谨次老人至节韵
但见阴阳递斡流,谁知阳本未尝休。
善端继继无穷脉,元化生生不尽头。
杜牧浪将箱劝读,少陵空为线添愁。
何如静坐观其复,一点灵台造物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阴阳交错循环不止,谁能知晓阳的能量未曾中断。
善良的行为如同生命的脉络源源不断,原始的生命力永不止息。
杜牧曾说过要勤奋读书,少陵也曾为生活的困境而烦恼。
为何不静静地观察事物的规律,让心灵与宇宙的生机相融呢?
去完善
释义
1. 阴阳:古代哲学的两个基本范畴,指万物中相互对立的两种基本力量。这里代指时间的流转。
2. 递斡:即更迭,轮流。表示循环变化。
3. 阳本:阳光的根本。这里的“阳”象征生机和活力。
4. 善端:善良的念头或行为。
5. 元化:原始的自然状态,常用来形容万物的生成发展。
6. 杜牧:唐朝诗人,他的诗《秋夕》中有句云:“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此处“箱劝读”是借用杜牧的诗情,表达时光飞逝之意。
7. 少陵:杜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中多次提及忧虑民生,故称“空为线添愁”。
8. 何如:不如。
9. 静坐:安静地坐著。
10. 灵台: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场所,故以“灵台”比喻心。
11. 造物游:与天地共游,指顺其自然。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谨次老人至节韵》中,洪咨夔以他独特的见解描绘了自然界的循环与人类的命运。诗人首先通过“但见阴阳递斡流”一句展示了自然界中的阴阳交替、万物生长的景象,并由此引出了“谁知阳本未尝休”的感叹。这一句不仅强调了阳气在自然界的持久存在,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延续和希望的永恒。
接下来,诗人通过“善端继继无穷脉,元化生生不尽头”来表现生命的繁衍和自然的循环不息。这两句诗既是对生命力的赞美,也是对宇宙万物的敬畏。诗人通过这一形象的画面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然而,诗人并未一味地沉浸在对生活的热情之中,而是通过对比杜牧和李白的诗句表达了另一种忧虑。“杜牧浪将箱劝读,少陵空为线添愁”这一句揭示了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过程中可能迷失自我,而忽略了精神层面的追求。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警示人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因物欲而蒙蔽了双眼。
最后,诗人给出了他的忠告:“何如静坐观其复,一点灵台造物游。”这是他对人们生活的期望——保持内心的宁静,关注精神的修养,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一结尾不仅点明了主题,也为整首诗赋予了深刻的意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谨次老人至节韵》是南宋诗人洪咨夔的作品,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在这个时期,由于金国的入侵和内部的权力斗争,南宋政权岌岌可危。
洪咨夔,字舜俞,浙江临安人,早年从军,历任地方官吏,后入朝为谏官。他在政治上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主张抗金、整顿朝政,因此在朝中受到排挤。庆元年间,洪咨夔被贬谪到广东潮阳任职。在这段人生低谷期,他写下了这首《谨次老人至节韵》。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正值南宋社会矛盾激化,国家危机四伏的时期。诗人以老年的心境,表达了其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在诗中,他以“雁影连天远”寓意国家的命运飘摇不定,“白发满头新”则反映了诗人在岁月沧桑中的感慨。通过对重阳节时令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自己漂泊他乡的孤寂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