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别孙蜀

标题包含
别孙蜀
吴越思君意易伤,别君添我鬓边霜。 由来淛水偏堪恨,截断千山作两乡。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干(809年-约880年),字雄飞,号玄英子,唐朝晚期著名的诗人。他出生于浙江淳安,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才华横溢。 方干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因性格耿直、不愿趋炎附势而未被录取。此后,他放弃功...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思念吴越之情容易令人伤感,离别的你我增添了头上的白发。自从认识你之后,淛水就成了我偏偏憎恨的地方,因为它让我们相隔千里。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吴越:指的是江苏浙江地区,是方干的故乡也是孙蜀的居住地,借指家乡或思念之地。 2. 君:这里代指朋友或故友,在此诗中指孙蜀。 3. 思君意易伤: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容易使人伤感。 4. 别君添我鬓边霜:与友人分别,增添了头发上的白霜,形容离别时忧伤的心情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5. 由来:即“自从”,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点。 6. 淛水:即钱塘江,位于中国浙江省,此处借指分隔两地的水流。 7. 截断千山作两乡:意为将千山万水隔断,使两人分离,表达离别的惆怅心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方干与友人分别时的惆怅之情。首句“吴越思君意易伤”中,“吴越”代指他们所处的地方,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分别时内心的伤痛。接着的“别君添我鬓边霜”,借白发苍苍的描写,寓情于景,渲染出离别的沉重氛围。 接下来诗人以“由来淛水偏堪恨”来形容他们的别离,这里的“淛水”即钱塘江,位于他们所处的吴越地区,用来暗喻分隔两地的现实。最后一句“截断千山作两乡”则更进一步描绘了空间的距离,通过“千山”这个意象,展现了离别之后两人相隔之遥。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吴越地区的描绘以及抒情主人公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方干的深深眷恋和难以割舍的离别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别孙蜀》,作者是唐朝的诗人方干。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875年前后,也就是唐僖宗时期。 在这个时期,方干经历了许多人生波折。他曾在科举考试中多次落第,虽然才华横溢,但始终未能获得功名。这使得他在政治上并未有所成就,但他并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深受人们喜爱。 这个时期的唐朝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黄巢起义爆发后,唐朝的统治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社会经济和文化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然而,这也激发了文人们的忧患意识,使得他们在作品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百姓的同情。 在这样的背景下,方干写下了这首《别孙蜀》。诗中表达了他与朋友离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担忧。他用深情的笔触描绘了离别时的心情,表达了人们在这乱世中的无奈与悲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