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春日

标题包含
春日
春去春来似有期,日高添睡是归时。虽将细雨催芦笋, 此时野客因花醉,醉卧花间应不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干(809年-约880年),字雄飞,号玄英子,唐朝晚期著名的诗人。他出生于浙江淳安,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才华横溢。 方干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因性格耿直、不愿趋炎附势而未被录取。此后,他放弃功...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春天离去秋天到来仿佛有个约定的时间,太阳升高是人们回家休息的时候。尽管春雨滋润着芦笋生长,此时的游客却因欣赏花朵而沉醉,在花丛中沉睡的他们大概不会察觉到这一切。
去完善
释义
1. 方干:唐朝诗人。 2. 春日:春天里的某一天。 3. 去:离去,这里指冬天离去。 4. 有期:有一定的期限或规律。 5. 日高:太阳升高,这里指白天时间变长。 6. 添睡:增加睡眠的时间。 7. 是:表示判断的动词,意思是“是”。 8. 归时:回家的时候。 9. 将:用,拿。 10. 细雨:细小的雨水。 11. 催芦笋:催促芦笋生长。芦笋是一种蔬菜,春天生长较快。 12. 野客:居住在乡野的隐士或游客。 13. 因花醉:被鲜花的美所陶醉。 14. 醉卧花间:喝醉了躺在花朵之间。
去完善
赏析
《春日》方干这首诗歌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以及诗人沉醉其中的愉悦心情。首句“春去春来似有期”揭示了四季轮回的自然规律,也暗示着人们应该珍惜春天的短暂时光。接下来的“日高添睡是归时”则表达了诗人在明媚春光中的惬意生活,太阳升高意味着白天变长,诗人选择在此时增添睡眠,享受宁静的时光。 中间两句“虽将细雨催芦笋,此时野客因花醉”进一步展示了春天生机的勃发和万物的复苏。尽管春雨绵绵,芦笋却在雨中茁壮成长;而诗人也因春天的花朵而陶醉不已,感受到了生命的美丽和活力。最后一句“醉卧花间应不知”则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完全沉浸在对花的欣赏之中,以至于似乎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地。这首诗不仅赞美了春天的美景,还传达了诗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积极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日》是唐代诗人方干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创作于唐朝中期(755年-907年)。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交融的时期。 方干生活在这一时代,他的一生历经了诸多波折。方干自幼聪颖好学,然而家境贫寒,使他无法在科场上施展才华。他在青年时期开始游历四方,结交名士,以诗才闻名于世。 唐朝中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尽管如此,这个时期的诗歌创作仍然繁荣昌盛,许多著名诗人如杜甫、李白、王之涣等都在这个时代留下了光辉的诗篇。方干作为其中一员,通过他的诗篇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现实生活和社会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