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游
归去陶彭泽,重来丁令威。
逢场真戏剧,阅世识危机。
蛮雨沾乌帽,京尘黯素衣。
回头今自笑,三十六年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回到家乡就像陶渊明一样淡泊名利,重新来过就像丁令威那样寻找生命的意义。在人生舞台上演绎着真实的戏剧,观察世界并认识到潜在的危机。在艰苦环境中勇往直前,在北京的繁华背后保持自己的纯真本色。回首往事不禁暗自苦笑,时光荏苒,已经过去了三十六载。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陶彭泽:指陶渊明,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文学家。曾任彭泽县令,故称“陶彭泽”。其田园诗颇具特色,开创了魏晋田园派诗歌。
2. 丁令威:西汉人,本名赵丁令威,秦始皇时期为避战乱,改名丁令威。据《艺文类聚》卷一百记载,他为燕太子丹客舍时的主人,舍离而化鹤飞去。此处“丁令威重来”寓意人生际遇的转折。
3. 逢场真戏剧:意指遭遇不同的人生境遇,如同参与戏剧表演一般。逢场,意指遇到某种场合或情境;戏剧,比喻人生际遇。
4. 阅世识危机:经历过世间沧桑,方能认识到人生的种种困境与危机。阅世,经历世事之意;危机,指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挫折。
5. 蛮雨:指南方带有瘴气的雨水。蛮,古代泛指南方少数民族地区。
6. 乌帽:即纱帽,古代一种黑色礼帽,此处以乌帽借指官职。
7. 京尘:京城中的尘土,暗喻世俗纷争和纷扰。
8. 素衣:白色的衣服,象征纯洁无瑕。
9. 三十六年非:指光阴荏苒,已经过了三十六载春秋。
去完善
赏析
《倦游》是南宋诗人杨冠卿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人以陶渊明的归隐和丁令威的化身仙鹤为引子,表达自己对世俗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全诗抒发了诗人历经沧桑后的感慨与反思,以及对过往岁月的留恋。诗人通过细致的描绘,展现出自己在漫长岁月中所经历的风风雨雨、人情世故以及心境的变化。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倦游》是南宋诗人杨冠卿的一首表达游子思乡的诗词。这首诗词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致在公元1150年左右。
在南宋时期,国家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诗人杨冠卿的家乡位于江西庐陵,远离战火纷飞的北方边境。尽管他身处相对安宁的南方,但战争的阴影仍然笼罩在他的心头。作为一位有抱负的知识分子,杨冠卿曾试图通过科举考试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然而命运却对他开了个玩笑。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始终未能金榜题名。这使得他对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失望和无奈感。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杨冠卿以游子的身份,用诗文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在《倦游》这首诗中,他描述了自己在外漂泊、游历的艰辛生活,以及因战争而难以回家的无奈。通过对家园的美好回忆,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乱的厌恶。这种情感与当时许多文人的心态相吻合,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共鸣和赞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