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鼎门
郏鄏城高门倚天,九重踪迹尚依然。
须知道德无关锁,一闭乾坤一万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郏鄏城的城墙高高耸立,城门直通天际,虽然经过了漫长的岁月,九五至尊的踪迹仍然清晰可见。要知道,道德的力量是无法被禁锢的,一旦人们关上了通向善性的门户,那将会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郏鄏:指的是洛阳,古代九鼎所在地,因此也被称为“郏鄏”。
2. 九重:指皇家的深宫。这里代指皇帝。
3. 道德:古人认为天有道德观念,主宰人间兴衰。
4. 关锁:关闭,封锁的意思。
5. 一闭乾坤一万年:形容皇帝闭关自守,使国家陷入困境。
去完善
赏析
《定鼎门》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褚载对历史的沉思和对道德的反思。首句“郏鄏城高门倚天”描绘了古都洛阳的壮丽景象,其中定鼎门作为古都的重要象征,高耸入云。接下来的“九重踪迹尚依然”则暗示了古代帝王的辉煌踪迹依然存在,却已被岁月侵蚀。
诗的第二联以“须知道德无关锁”强调了道德的重要,警示人们要珍惜历史教训,懂得道德的重要性。尾联“一闭乾坤一万年”则是通过想象定鼎门关闭后的情景,寓意着如果失去了道德约束,将会带来无穷的祸患。整首诗寓情于景,既有深沉的历史思考,也有严肃的道德呼唤。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定鼎门》是唐代诗人褚载的一首诗作。这首诗描绘了唐玄宗时期长安城的繁华景象,以及诗人在定鼎门的所见所感。
首先,我们来看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这首诗创作于唐代中期,即公元712年至756年之间,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开元盛世”。在这个时期,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达到了高峰。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时间段内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褚载(生卒年不详),唐朝诗人,其生平事迹无详细记载。但从他的诗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唐朝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首《定鼎门》中,他通过描绘长安城的繁华景象,表达了对自己所处时代的自豪和喜悦。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在唐玄宗时期,长安城作为唐朝的首都,已经成为了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定鼎门是长安城的一座城门,位于城南,是进出长安城的必经之路。诗人站在定鼎门上,看到了长安城的繁华景象,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定鼎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