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
泻雾倾烟撼撼雷,满山风雨助喧豗。争知不是青天阙,扑下银河一半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驱散云雾激荡起阵阵雷声,整座山里风雨交加,助力着轰鸣之声。谁知道这不是天空的一道缺口呢?就像银河从空中扑落了一半下来。
去完善
释义
1. 泻雾:指瀑布倾泻时,水气弥漫如云雾般。
2. 倾烟:形容瀑布的水雾像烟雾一样散开。
3. 撼撼雷:形容瀑布飞流直下的声音如同雷鸣。
4. 满山风雨:指瀑布周围的风雨声。
5. 助喧豗:渲染了瀑布周围的喧闹气氛。
6. 青天阙:天空中的一处空缺,这里是比喻瀑布从天而降的情景。
7. 扑下银河一半来:形象地描绘出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的壮观景象。
去完善
赏析
《瀑布》一诗描绘了瀑布壮观的景象。首句“泻雾倾烟撼撼雷”,通过比喻的方式展现了瀑布飞流直下的磅礴气势。作者用“泻雾”和“倾烟”来形容瀑布流水如同雾气、轻烟般倾泻而下,“撼撼雷”则形象地表现了水流冲击地面的巨大声响,宛如雷霆轰鸣。
次句“满山风雨助喧豗”,进一步强调了环境氛围。在瀑布的冲刷声中,山间风雨也赶来助兴,使得原本就喧嚣的瀑布声更为震撼人心。这句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更生动地表达了自然界生命力的旺盛。
后两句“争知不是青天阙,扑下银河一半来”,是诗人展开想象的两句。诗人以设问的手法提出疑问:这瀑布是不是天上的银河被撕裂了一角?然后漫天而下,把一半的银河水倾洒到了人间?这两句让读者感受到诗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也让整首诗更具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瀑布》是唐代诗人褚载的一首描绘山水景色的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中晚唐时期,具体年代不详。在这个时期,唐朝的政治局势逐渐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诗歌创作也进入了一个繁荣期。
在褚载创作这首《瀑布》诗时,他已经是一个颇有成就的文人墨客。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语言优美,富有诗意。然而,在他的生活中,他并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一直徘徊在官场之外,这使得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忧郁和无奈的情绪。
在《瀑布》这首诗中,褚载通过对瀑布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他将瀑布比喻为奔腾不息的生命力,寓意着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所处时代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