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节度邢公
西风昨夜坠红兰,一宿邮亭事万般。
无地可耕归不得,有恩堪报死何难。
流年怕老看将老,百计求安未得安。
一卷新书满怀泪,频来门馆诉饥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昨天夜里,秋风扫过红兰花,旅途中的小旅馆经历了无数的世事。
没有土地可以耕种,无法回到家乡;恩情在身,即使死去也难以回报。
岁月无情,担心老去却又已近老年;想尽各种办法寻求安稳,却未能如愿以偿。
手捧新书的泪水满襟,多次来到门前诉说心中的饥饿和寒冷。
去完善
释义
1. 西风:指的是秋天的风气,即秋风。秋天意味着寒冷和凋零,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心情的写照。
2. 坠红兰:意指凋谢的花朵,隐喻世事无常。红兰是一种兰花品种。
3. 邮亭:古代设在驿站的路亭,供行人歇脚之用。这里用来比喻暂时的居住地,含有漂泊之意。
4. 无地可耕:指无法回到家乡耕种土地,暗示作者的困顿境地。
5. 有恩堪报:指对他人的恩情要尽力报答。这里可能暗指对雇主或朋友的感激之情。
6. 怕老:害怕年华老去,表达出对生活的担忧。
7. 看将老:将要老去,表示岁月无情,时光流逝。
8. 百眷求安:千方百计谋求安稳的生活。
9. 一卷新书:一本新的书籍,这里可能是作者的自荐信或者求职信。
10. 频来门馆:频繁来到门馆,这里可能是作者求见地方长官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人生艰辛、感怀命运的古诗。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自己对命运无常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无奈。
“西风昨夜坠红兰,一宿邮亭事万般。”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邮亭住宿的情景。西风象征着岁月的流逝,红兰则代表着美好时光的消逝。诗人以“坠红兰”来形容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而“一宿邮亭事万般”则表达了诗人旅途中所经历的种种艰辛和变故。
“无地可耕归不得,有恩堪报死何难。”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感慨。诗人认为自己在生活中没有立足之地,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感到无比的痛苦。然而,他仍然坚信自己应该报答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即使面对死亡也要履行这一责任。
“流年怕老看将老,百计求安未得安。”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年龄增长的恐惧和对未来的担忧。诗人害怕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会逐渐衰退,无法再保持年轻时的活力。同时,他也表示自己尽管用尽了各种办法,但仍然无法获得内心的安宁和平静。
“一卷新书满怀泪,频来门馆诉饥寒。”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助和对社会的控诉。诗人拿着新写的书稿,满怀泪水,不断来到门馆向人倾诉自己的饥饿和寒冷。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不公和冷漠感到愤怒和失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投节度邢公》是唐代诗人褚载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在这个时期,唐朝国力逐渐衰落,社会矛盾激化,战争频繁,人民生活困苦。
作为诗人,褚载生活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的人生经历也充满了曲折。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取得功名。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创作诗歌,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在这首诗中,他以投节度邢公为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自身境遇的感慨。
时代背景方面,唐玄宗在位期间,唐朝政治腐败,宦官专权,边疆危机严重。尤其是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陷入严重的内忧外患之中。在这种背景下,褚载以诗歌为武器,揭露社会的黑暗面,呼唤正义与和平。他的这首《投节度邢公》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