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独坐退翁索诗
东风解放狂花飞,何乃尚容寒作威。
了无宾客共携酒,更有人家来索诗。
天高云漏不遮月,皎洁上下同澄辉。
亭前有树高百尺,为借惊乌安一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风吹开繁花飘散如狂舞,为何还要容忍严寒肆虐逞威?
没有邀请的宾客共享美酒,却还有人登门来索要诗篇。
天空高远云层稀疏未能遮住月光,月色皎洁映衬着天地共同辉映。
亭子前面有一棵高达百尺的树木,想要借用其枝头安放惊飞的乌鸦。
去完善
释义
1. 东风:春风。古人常以东风比喻春天,是温暖、生机的象征。
2. 解放:释放、使自由的意思。这里是指春天的到来,万物开始生长。
3. 狂花:盛开的花朵,比喻春天的繁荣景象。
4. 何乃:为什么。
5. 尚容:还允许。
6. 寒作威:寒冷肆虐。这里的“作威”表示施展威力。
7. 了无:全无,一点都没有。
8. 天高云漏不遮月:形容月色明亮,天空高远,云朵稀薄,不能完全遮住月光。
9. 皎洁:明亮洁白,多用来形容月光或雪景。
10. 上下同澄辉:指月光洒满大地,上下一片明亮。
11. 亭前:亭子前面。
12. 高百尺:高度约三十米,这里是夸张的写法,用以形容树木的高大。
13. 为借:为了借用。
14. 惊乌:受到惊吓的乌鸦。
15. 安一枝:找个地方栖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赵鼎在风雪之中孤独地坐在亭子中,由周围环境的寒冷和自己内心的寂寥联想到春天的到来。“东风解放狂花飞,何乃尚容寒作威”两句展示了自然界的矛盾景象,冬去春来,原本应该春暖花开的季节却仍有寒冷的气候。诗人通过这样的景象,表达了个人在现实中遭遇的困厄与无奈。
接下来,诗人以“了无宾客共携酒,更有人家来索诗”抒发自己生活的寂寞和无人理解的困境。尽管诗人身处寒冷的环境中,但他依然保持着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这是他对生活的一种积极态度。
在描绘自然景色时,诗人巧妙运用了“天高云漏不遮月,皎洁上下同澄辉”两句,月色如同人的心境一般,时而明朗,时而暗淡。而“亭前有树高百尺,为借惊乌安一枝”则表现出诗人在寒冷中的期待与温暖,他渴望自己能如这棵树一样,得到一个可以依靠的地方。
整首诗通过描绘冬日景色的凄清,以及自己内心世界的孤寂,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雪中独坐退翁索诗》是南宋名臣赵鼎所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左右。在这段时间里,赵鼎因政治斗争被贬谪到吉阳军(今海南三亚)。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南宋朝廷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局面。一方面,北方的金国对南宋构成严重威胁,另一方面,南宋内部的政治斗争也十分激烈。在这种形势下,赵鼎因主张抗金而被秦桧排挤,最终被贬至海南。
在这首诗中,赵鼎描绘了雪中的孤独情景,表达了他在政治斗争中的无奈和悲哀。他以“雪中独坐”的形象象征了自己在被贬谪后的孤独处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