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芭蕉道中

标题包含
芭蕉道中
雨暗冈头客路,炊烟山里人家。 映水竹鸡聒聒,飘风字雁斜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正觉,俗名李元吉,字正觉,号明心子。他生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卒于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僧人。 释正觉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对佛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烟雨蒙蒙的山间小路上,行人前行;山里的炊烟袅袅升起,那是人们的生活气息。水面上倒映着翠绿的竹林,一群群鸟雀鸣叫不已;狂风卷起,一行行大雁排成一字形斜斜飞过。
去完善
释义
1. 芭蕉:植物名,这里代指行经的山路。 2. 暗:光线暗淡,这里形容下雨时的天气。 3. 冈头:山岗上。 4. 客路:旅客行走的道路。 5. 炊烟:烧火煮饭时产生的烟雾。 6. 山里人家:居住在山区的人家。 7. 映水:倒映在水面上。 8. 竹鸡:鸟类名,又名“山鸡”。 9. 聒聒:声音嘈杂。 10. 飘风:疾风。 11. 字雁:成行的雁群。
去完善
赏析
《芭蕉道中》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画卷,展现了作者在旅途中所见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通过对景物的生动描绘,表达了其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首句“雨暗冈头客路”,点出了旅行者的身份以及风雨交加的天气状况。在这阴雨连绵的季节,诗人独自一人在山间小道上行走,显得有些孤独和无奈。然而,这种凄迷的氛围却为接下来的景象铺垫了浓厚的诗意。 紧接着的“炊烟山里人家”则为我们展示了山中的乡村生活图景。虽然风雨交加,但山里的村民们依然如常地进行着日常生活,一缕缕炊烟在山林之间袅袅升起,给人一种宁静而安详的感觉。这一画面不仅表现了山民们勤劳质朴的品质,也传达了诗人对民间生活的关注与关爱。 诗的后两句“映水竹鸡聒聒,飘风字雁斜斜”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映水竹鸡聒聒”描绘了水边的竹林里,竹鸡啼鸣的声音此起彼伏,与风雨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动中有静、喧嚣与宁静共存的意境。而“飘风字雁斜斜”则通过描绘在空中飞翔的大雁的英姿,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生灵们的坚韧。大雁勇敢地逆风飞行,不屈不挠地前行,象征着人们在艰苦环境中奋力拼搏的精神风貌。 总的来说,《芭蕉道中》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同时,诗歌也传递出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艰难困境中坚持前行的勇气和决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芭蕉道中》是宋代诗僧释正觉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芭蕉树下行走时的所见所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禅意的领悟。 在创作这首诗时,释正觉正处于一个相对宁静的时期。他曾在山间寺院修行,与大自然为伍,这使得他对周围的环境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在这段时间里,他将自己的心境融入到了诗歌之中,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佛法的信仰。 当时的社会环境对于文人墨客来说,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虽然宋朝在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政治上却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士大夫开始寻求心灵的慰藉,转向佛教禅宗寻求解脱之道。释正觉作为一位诗僧,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了许多富含哲理和禅意的诗篇,如《芭蕉道中》等,成为了宋代文学的一大特色。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