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诸子
孔子昔当戹,良以桓魋故。
韩信伏胯下,将坛起徒步。
圣贤昔未遇,未免失常度。
固知天地宽,出门多龃龉。
贫贱势易陵,动息要衡虑。
绨袍恋故人,进食哀漂母。
小人不及夕,焉知鸿鹄举。
桃花倚春风,零落随夜雨。
流萤曳残光,未省羲和驭。
君子并松柏,挺干傲寒暑。
昭然揭日星,进与众瞻睹。
群儿勤修读,文行师邃古。
莫学小儿辈,啾啾燕雀语。
颜渊犯不校,万世共尊许。
孟子善养气,策功不下禹。
潢潦无根源,勿用遽歆慕。
吾言可书绅,审思宜在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孔子曾遭难,全因桓魋敌。
韩信忍胯下,起步成大将。
昔日未显达,谁没失常态。
知道世界广阔,出门多磨蹭。
贫穷势力小,行动需谨慎。
留恋旧情谊,吃饭哀悼漂母。
小人不明事理,如何识英雄。
桃花依靠春风,凋零随夜雨。
流萤拖着微弱光芒,未被太阳驾驭。
君子像松柏,挺直面对严寒酷暑。
光明磊落如日月,引人瞩目。
年轻人勤奋学习,行为遵守古代典范。
不要学小孩子,叽叽喳喳说话。
颜渊不争强好胜,众人皆尊敬他。
孟子擅长养心神,功效堪比大禹治水。
不是出自深远来源的水,不必去羡慕它。
我的话可以牢记在心,思考清楚对你有益。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孔子昔当戹,良以桓魋故:“孔子”指孔丘,中国著名的古代教育家;“昔当戹”即过去的困厄时期;“良以桓魋故”中的“良”是副词,表示肯定或者强调,“桓魋”为孔子的敌人,这段意思是孔子之所以陷入困境,是因为桓魋的缘故。
2. 韩信伏胯下,将坛起徒步:“韩信”指韩候信,西汉初年军事家;“伏胯下”指韩信早年曾因贫困而受过胯下之辱的经历;“将坛”指武将受封时所登的高台;“起徒步”指的是韩信后来因为其军功被刘邦封为大将军。
3. 圣贤昔未遇,未免失常度:“圣贤”这里指代有才德的人;“未遇”指未受到赏识和重用;“常度”指正常的做法或态度;这句的意思是贤人圣人如果没有遇到赏识的人,难免会有失去正常行为和心态的时候。
4. 固知天地宽,出门多龃龉:“固知”即确知;“天地宽”形容天地广阔无边;“出门多龃龉”表示外出常常遇到困难和不快的事情。
5. 贫贱势易陵,动息要衡虑:“贫贱势易陵”指的是贫贱的处境容易被欺压;“动息要衡虑”指的是无论行动还是休息都需要深思熟虑。
6. 绨袍恋故人,进食哀漂母:“绨袍”指粗丝棉袍;“恋故人”指怀念旧交;“进食哀漂母”指的是《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漂母给韩信饭吃的恩情,表达了韩信对漂母的感激之情。
7. 小人不及夕,焉知鸿鹄举:“小人”这里指的是目光短浅的人;“及夕”指到晚上;“鸿鹄举”比喻有大志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那些鼠目寸光的人怎么可能了解有远大抱负的人呢。
8. 桃花倚春风,零落随夜雨:这两句描绘了桃花盛开的美景,以及随着夜雨的来临,桃花逐渐凋落的景象。
9. 流萤曳残光,未省羲和驭:“流萤”指萤火虫;“曳残光”形容萤火虫发出微弱的光;“未省羲和驭”指不知道太阳神羲和驾车的原理。
10. 君子并松柏,挺干傲寒暑:“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松柏”象征坚韧不屈的品质;“挺干傲寒暑”表示君子就像松柏一样,能在严寒酷暑中保持挺拔的姿态。
11. 昭然揭日星,进与众瞻睹:“昭然”指明显的样子;“揭日星”形容光明照耀;“进与众瞻睹”表示让大家都能看到这样的光辉。
12. 群儿勤修读,文行师邃古:“群儿”指学生们;“勤修读”指勤奋学习;“文行师邃古”指在学习文章和品行上,要以古代的贤人为榜样。
13. 莫学小儿辈,啾啾燕雀语:“莫学”即不要学习;“小儿辈”指见识短浅的人;“啾啾燕雀语”比喻无知的闲谈。
14. 颜渊犯不校,万世共尊许:“颜渊”名颜回,孔子弟子;“犯不校”指触犯自己却不计较;“万世共尊许”指历代都尊崇他的品行。
15. 孟子善养气,策功不下禹:“孟子”名轲,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善养气”指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策功不下禹”意指孟子的功绩可以和大禹相比。
16. 潢潦无根源,勿用遽歆慕:“潢潦”指地面的积水;“无根源”指没有源头;“勿用遽歆慕”指不必急于羡慕别人。
17. 吾言可书绅,审思宜在汝:“吾言”即我的话;“可书绅”指可以将这些话写在衣带上,以便随时提醒自己;“审思宜在汝”指你们应该认真思考这些话的含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勉诸子》,作者是明朝的李吕。诗中通过讲述孔子、韩信等历史人物的遭遇,鼓励学生们不要被困境所影响,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同时,诗人还提醒学生们要珍惜时间,勤奋学习,不要像小孩子们那样只知道争论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
全诗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激励学生们勇敢面对困难,不断提升自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勉诸子》是南宋诗人李吕的著名诗作。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
李吕(1122-1219年),字滨老,一字东老,号澹轩,邵武军光泽人。他是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李吕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以文章闻名于世。他曾任国子监祭酒、太常博士等职,后因直言敢谏,触怒了权臣史弥远,被贬为邵武军通判。在政治生涯中,李吕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为国家利益而努力。
嘉定十二年(1219年),李吕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但他仍然关心国家大事,对时政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此时,南宋正处于金兵压境、国势日衰的境地,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李吕深感忧虑。为了激励后辈,他写下了这首《勉诸子》。
在这首诗中,李吕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勉励后代要有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质,要勇敢地承担责任,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李吕高尚的品格和对后人的殷切期望,也成为了后世传颂的经典之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