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二月十日喜雨呈李纯教授去非尉曹

标题包含
二月十日喜雨呈李纯教授去非尉曹
沧浪一夜起鸣雷,雨阵因之续续来。 所病农家成久旱,未论花事有新开。 书生狂妄常忧国,圣代飘零岂弃才。 儒馆尉曹俱国士,好为诗赋咏康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蕃(895年-970年),字昌龄,又字仲宾,号章江先生。他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汉的一位著名文人、政治家。 赵蕃出生于书香门第,他的父亲赵崇祚是唐朝末年的进士,曾任翰林学士。赵蕃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深夜突然响起霹雳,随之而来的连绵不绝的雨水。农民们因为长期的干旱而受苦,无暇顾及花草的生长。书生们常常为国家大事担忧,在这繁荣盛世我们不应该被放弃。学府里的老师们和官员们都是国家的精英,让我们用诗歌来歌颂国泰民安的时代吧!
去完善
释义
1. 沧浪:指江河湖泊,这里可以理解为田野。 2. 书生:读书人,一般指知识分子或学者。 3. 圣代:封建时代对当代皇帝的尊称,这里可以理解为太平盛世。 4. 儒馆:指儒家学堂或者学校。 5. 尉曹: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 6. 康哉:指国家繁荣昌盛的境况。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赵蕃的《二月十日喜雨呈李纯教授去非尉曹》主要描绘了诗人面对久旱逢甘霖的喜悦心情,同时也表达了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美好祝愿。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又有对国家社稷的关切之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崇高的道德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赵蕃的这首《二月十日喜雨呈李纯教授去非尉曹》作于南宋时期,其所在的时间段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是宋金对峙时期。在北宋灭亡后,南宋建立,但是疆土面积大大减小,北方大片土地被金国占领。在这个历史背景下,赵蕃作为南宋士人,他的人生轨迹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在诗中所描述的二月十日,春雨滋润大地,万物复苏,这象征着希望和生机。然而诗人提到“微生悲老大”,意味着诗人对自己年老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这是诗人面对国家困境和个人命运的思考。诗人希望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心以及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外,诗人将这首诗歌赠给李纯教授去非尉曹,表现出对友情的珍视。他们共同度过风雨飘摇的岁月,互相鼓励、互相支持,用诗篇表达内心的感慨。总的来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充满忧虑和期待的历史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生活的关注,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在艰难时世中的乐观态度和坚韧精神。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