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王翦

标题包含
王翦
少李轻兵去不回,荆人胜气鼓如雷。 将军料敌元非怯,能使君王促驾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复,字履中,号潏水,又号潏水先生。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学者和官员。他的主要活动在宋仁宗和宋英宗时期(1023-1067年)。 李复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少年勇士们勇敢出征,一去不复返;荆州民众士气高涨,如同雷霆般振奋人心。英勇的将领能够准确判断敌人情况,这并非出于胆怯;他能让君主迅速派遣援军赶来支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少李:指的是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李牧,他以年少而勇武著称,曾率军击败秦军。这里用来代指年轻的将领。 2. 轻兵:轻装步兵,古代战争中的一种战术部队,主要负责侦查、袭扰等任务。 3. 荆人:指楚国人民,这里具体指的是楚国的士兵。 4. 元非怯:并非胆小,表示将军对敌情的判断准确,知道楚军并非软弱之敌。 5. 能使君王促驾来:指将军料事如神,使君王意识到形势紧张,催促他前来支援。
去完善
赏析
《王翦》是唐代诗人李复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通过对战国时期秦国名将王翦的描绘,展现了王翦的智勇和胆识。 首句“少李轻兵去不回”,以年轻勇猛的李信带领轻骑兵出征为背景,暗示了战争的惨烈以及士兵一去不复返的悲壮。次句“荆人胜气鼓如雷”,描述了楚国士兵士气高昂,犹如雷霆万钧之势。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战争的激烈与残酷。 诗的三、四句“将军料敌元非怯,能使君王促驾来。”赞美了王翦作为一军统帅的睿智。面对强敌,他非但没有胆怯,反而能够准确判断敌人的意图,使秦昭襄王不得不亲自前来探视情况。这正是体现了王翦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高尚的品质。 总的来说,《王翦》这首诗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战争的画面,并对王翦的形象进行了生动传神的刻画。诗人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渲染以及对人物形象的关注,向读者展示了历史的厚重感和人性的光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王翦》是唐代诗人李复所创作的咏史诗。这首诗描述了战国时期秦国名将王翦的故事。根据历史记载,王翦在秦昭襄王时期成为秦国的一名将领,协助秦昭襄王统一六国,最终建立了秦朝。在这首诗中,李复通过对王翦的描绘,表达了对忠诚、勇敢和智慧的赞美。 李复生活在唐朝中晚期,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唐德宗在位时,社会矛盾激化,爆发了著名的“泾原兵变”,朝廷岌岌可危。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复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通过咏史诗表达对忠诚勇敢精神的推崇。 在唐朝中晚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士人阶层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这使得许多文人士大夫开始关注国家大事,关注社会问题。李复作为这个时期的文人,对国家前途命运表现出深深的忧虑。他通过对王翦等古代英雄的颂扬,传达出对忠诚勇敢精神的向往,希望借此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尽一份力量。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