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计祖仁雒县丞
青青杨柳灞桥斜,满酌清樽莫叹嗟。
可是因循成别绪,只应咫尺便天涯。
未论流水千竿竹,且看春风一县花。
渺渺故园情最苦,不知归梦属谁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翠绿的杨柳在灞桥边显得格外柔美,让我们举起酒杯尽情畅饮,无须为此而哀声叹气。然而这种离愁别绪是由我们的固执和等待引起的,本来相隔咫尺却感觉像是远在天涯。不用去谈论那江边的千竿翠竹,只看春风拂过,整个县城的花朵竞相开放。无尽的思乡之情最令人痛苦,却不知这样的梦境归属于谁家的归宿。
去完善
释义
1. 青青:表示草木茂盛的状态,此处指代杨柳绿油油的景象。
2. 杨柳:即柳树,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3. 灞桥:古驿道名,位于陕西西安市东,历史上为长安士人送友饯别之处。
4. 清樽:洁净的酒杯,这里代表美酒。
5. 因循:不遵守规定或缺乏主动精神的行为。
6.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7. 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
8. 流水:暗示时间的流逝。
9. 千竿竹:指茂密的竹林,此处以竹之茂盛象征繁荣景象。
10. 春风:含有生机和活力的气象,借以表达对未来的乐观期待。
11. 一县花:指整个县城繁花盛开的景象。
12. 渺渺:形容遥远的样子。
13. 故园:旧时的家园,这里指诗人思念的故乡。
14. 归梦:思家的心情在梦境中体现出来。
15. 属谁家:指不知道该寄托到谁那里去,表达诗人的愁绪无法得到排解。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别离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深切感慨和思念之情。首联通过“青青杨柳”和“灞桥斜”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别离的氛围,同时通过“满酌清樽”的行为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别离的无奈。颔联进一步深化了别离的情绪,诗人认为别离的原因并非只是距离遥远,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内心感受。颈联通过对“千竿竹”和“一县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怀念。尾联则通过对“故园情最苦”的表达,强调了诗人对家乡和友情的深深眷恋。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计祖仁雒县丞》是南宋诗人李流谦所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大约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之间。李流谦生活在南宋中期,他的一生经历了南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迁。
在南宋时期,虽然金国对南宋进行了多次进攻,但南宋政权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一时期,文人墨客们相互唱和,创作了大量诗歌作品。其中,送别诗尤为盛行,成为当时文人表达离愁别绪的主要形式之一。
李流谦在这一时期创作了许多送别诗,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别离的感慨。在这首诗中,他以送别计祖仁赴任雒县丞为例,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祝福。同时,他也通过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描绘,反映出南宋时期官场腐化、民生疾苦等问题。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