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遁溪

标题包含
遁溪
白石矶头鹭一丛,隔烟何处夕阳钟。 青山两岸人家少,不种桃花只种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行海,俗名李行海,字宗源,号雪堂,法号释行海。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僧,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宋宁宗、宋理宗时期(约1195-1264年)。 释行海出生于浙江台州府临海县(今浙江省临海市)的一个...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白石矶边,有一群白鹭栖息;透过烟雾,远处传来了夕阳下的钟声。青翠的山峦之间,居住的人家稀少;这里的人们种植松树而非桃花。
去完善
释义
1. 白石矶:地名,在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县境内。 2. 鹭:一种水鸟,喜欢在水边栖息。 3. 隔烟:指烟雾笼罩的远处。 4. 夕阳钟:指傍晚时分寺庙的钟声。 5. 青山:指青山绿水,这里代指山水风光。 6. 人家:居民住宅。 7. 桃花:桃树的花朵,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8. 种松:种植松树,象征坚定的品质。
去完善
赏析
《遁溪》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水画卷,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诗人通过对“白石矶头鹭一丛”、“隔烟何处夕阳钟”、“青山两岸人家少”以及“不种桃花只种松”等景物的描绘,传达了其隐逸山林、远离尘世的理想追求。 首句“白石矶头鹭一丛”以白石矶为场景,展示了一群白鹭在水边栖息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通过白鹭这一常见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次句“隔烟何处夕阳钟”则将视线转向远方,诗人通过对隔烟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夕阳时的朦胧之美。钟声的出现,更增添了诗的神秘感和宗教色彩,使之具有了哲理意味。 紧接着的“青山两岸人家少”进一步描述了诗中的环境特征,青山绿水之间,人烟稀少,这种景观象征着诗人的避世隐居心态,同时也传达了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末句“不种桃花只种松”则是诗人对于生活环境的选择和态度,他选择种植松树而非桃花,意味着他并不追求繁华富饶的生活,而是希望过上与自然和谐共处、平淡宁静的日子。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视觉形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遁溪》是南宋诗人释行海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遁溪访僧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禅意的领悟。 创作时间: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即公元12世纪至13世纪初。 人生际遇:释行海,号遁溪,是南宋的一位僧人。他生活在南宋末年的乱世,经历了战乱和社会动荡。在这段时间里,许多士人选择了出家为僧,以逃避现实的苦难。释行海也不例外,他在遁溪结庐而居,过上了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 时代背景:南宋末年,正值金兵入侵,朝廷腐败,百姓疾苦。在这个时期,文人墨客纷纷逃离尘世,寻求精神上的慰藉。禅宗佛教在这一时期非常盛行,许多文人都选择皈依佛门,追求心灵的宁静。释行海的《遁溪》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