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心亭
高堂面虚无,水色照群有。
不知归流永,但见来帆久。
苍翠前后山,起伏龙蛇走。
荒芜六朝旧,独此存不朽。
凉风西北至,萧飒惊户牖。
秋意倏已高,玄蝉嘒衰柳。
主人厚宾客,嘉赠随所取。
爽豁破萦纡,高凉谢尘垢。
开筵穷日影,玉斗湛清酒。
长歌激梁尘,烂醉颇无负。
羁游屡飘荡,攀援每迟后。
数公倾盖欢,夙昔故未偶。
夜阑天正黑,出户揽星斗。
明发复殊方,行行但回首。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华丽的现代白话文:
在宽敞的殿堂前,面对虚空一片,波光粼粼的水面映照着万物。
并不知水流滔滔永不止息,只看到航船悠悠长久不息。
山水之间,群山苍翠,起伏连绵犹如龙蛇游走。
荒芜的六朝古迹中,唯有这美景依然不朽。
从西北吹来的凉风,带着凉意穿过门窗,令人惊叹不已。
秋天悄然来临,黑蝉哀鸣,衰败的柳树更显寂寥。
主人款待嘉宾,热情洋溢,丰厚的礼物任君挑选。
在这敞亮的环境下,人们摆脱困扰,洗尽凡尘污垢。
开宴之后,太阳即将落山,美酒佳肴令人生羡。
激昂的歌声响彻厅堂,尽情畅饮丝毫不觉得辜负时光。
旅行在外的人儿时常漂泊不定,尝试攀登又总是落后。
一群才子相聚在此,激动不已,因往日未能相识而倍感遗憾。
夜深人静时,天空漆黑一片,走出户外即可揽星望斗。
朝阳初升,又踏上征途,一步步回头看那不舍的风景。
去完善
释义
1. 高堂:指高大的房子,这里可能指的是赏心亭本身。
2. 虚无:空阔、宽阔。
3. 水色:水的颜色。
4. 群有:指周围的一切事物。
5. 归流永:指水流的归宿,这里是说水流无尽的意思。
6. 来帆久:驶来的船只在长久的等待。
7. 苍翠:草木青翠的颜色。
8. 六朝旧:这里指南京,因为南京在历史上曾经是六个朝代的都城,所以称为“六朝”。
9. 荒凉:形容景色萧条,人烟稀少。
10. 西北至:从西北方向吹来。
11. 萧飒:形容风声或秋色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12. 倏已高:忽然间变得高远。
13. 玄蝉:黑色的蝉。
14. 嘒衰柳:蝉鸣的声音在稀疏的柳树上响起。
15. 嘉赠:赠送美好的东西。
16. 爽豁:形容环境清爽开阔。
17. 开筵:开始宴会。
18. 长歌:指激昂的歌曲。
19. 激梁尘:形容歌声嘹亮,震动屋梁。
20. 烂醉:大醉的状态。
21. 羁游:四处流浪,无法安定。
22. 攀援:比喻寻求依附。
23. 迟后:落后。
24. 倾盖:车盖相碰,表示好友相遇。
25. 夙昔:以前,早先。
26. 未偶:没有遇到。
27. 夜阑:夜深了。
28. 天正黑:天空一片漆黑。
29. 出户:走出房间。
30. 揽星斗:用手摘星星,形容看星星。
31. 明发:黎明出发。
32. 殊方:不同的方向。
33. 行行:向前走。
34. 但回首:只回头望。
去完善
赏析
本诗《赏心亭》描绘了刘攽在赏心亭中的一系列感受与所见所闻。开篇描绘了赏心亭的景致,通过水色和群山形象的刻画展现了其独特的景色。诗人观察入微,从流逝的水面和波动的山丘中感受到自然的永恒。接下来以六朝之荒芜反衬赏心亭的不朽,体现出历史的沧桑感。而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如“凉风”、“萧飒”和“秋意”则使诗人萌发了内心的哀愁,通过描写季节的变换,暗示人生的无常。而在这一系列的景观之后,诗人描绘了自己和朋友们的欢宴情景,流露出豁达的态度和深厚的友谊。最后,诗人表达了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和对未来的未知期许,为全诗画上了一个不确定但又富有希望的句号。整体而言,这首诗融情于景,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赏心亭》是宋代诗人刘攽的一首名篇,它以婉转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描绘了作者在登楼远望时所见的美丽风光,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为公元960-1127年间的北宋时期,当时的宋朝国力昌盛,经济、文化发展迅速,诗歌艺术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峰。
在这个时期,刘攽身为一位士人,曾多次科举考试失利,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用心创作诗篇。他的一生漂泊不定,常常流连于各地的山水之间,感受大自然的壮美与宁静。因此,《赏心亭》中的许多景色元素,如“绿杨堤”、“红藕花”等,都反映了作者在游历中对自然风光的热爱。
同时,宋初的社会风气尚文,知识分子往往热衷于探讨人生哲理和社会现实。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刘攽的诗作也表现出了他对生活态度的思考,以及对世事纷繁的感慨。这使得《赏心亭》不仅是一首描绘风景之作,更是对人生价值的深刻反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