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庐山东林杂诗

标题包含
庐山东林杂诗
崇岩吐清气,幽岫栖神迹。希声奏群籁,响出山溜滴。有客独冥游,径然忘所适。挥手抚云门,灵关安足辟。流心叩玄扃,感至理弗隔。孰是腾九霄,不奋冲天翮。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慧远(334年-416年),俗姓贾,字谦之,雁门楼烦(今山西代县)人。东晋时期著名的高僧、文学家、哲学家,被誉为“庐山宗师”。 释慧远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尤善老庄之学。他年轻时曾游学长安,后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崇岩吐清气,幽岫栖神迹。- 高耸的山岩散发着清新的空气,幽深的洞穴中栖息着神仙的踪迹。 希声奏群籁,响出山溜滴。- 稀有的声音在自然之声中演奏,回响在山涧溪流之间。 有客独冥游,径然忘所适。- 有位游客独自冥思畅游,不知不觉间忘记了要去的地方。 挥手抚云门,灵关安足辟。- 挥手抚摸云端的大门,神奇的关卡已不再遥远。 流心叩玄扃,感至理弗隔。- 让心灵流淌,叩开神秘的门扉,感受到深刻的道理其实并无隔阂。 孰是腾九霄,不奋冲天翮。- 谁能飞腾九霄,不奋发向上挥动翅膀? 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 奇妙的体验共同分享,一次领悟就超越了三种益处。
去完善
释义
崇岩:高峻的山崖。 幽岫:幽深的洞穴。 希声:指微弱的声音。 群籁:各种自然的声音。 山溜滴:山涧的流水声。 冥游:精神遨游。 径然:直截了当,毫不犹豫。 抚云门:抚摸云雾弥漫的山门。 灵关:神奇的门户。 安足辟:怎么还需要打开呢?表示本已敞开。 流心:流动的思绪。 玄扃:指神秘的境界。 感至理弗隔:感受到至高无上的真理没有隔阂。 腾九霄:飞上九天。 冲天翮:振翅高飞的羽翼。 妙同趣自均:美好的东西天然均等。 三益:指游鱼、飞禽和走兽三种动物各得其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东林寺周边的景色和诗人在此修行的心境。首联中,“崇岩”与“幽岫”分别代表高耸的山峰和深邃的山谷,暗示了环境的清幽脱俗。接着的“吐清气”和“栖神迹”则描述了山中弥漫着浓厚的宗教气息,让人心旷神怡。颔联“希声奏群籁,响出山溜滴”表明尽管此处宁静无声,但细微的自然声音却连绵不断,令人陶醉。 随后,诗人以“有客独冥游,径然忘所适”表达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独自探索、思考的心情。他对现实世界的纷繁复杂暂时忘却,达到了心灵的安宁。接下来的“挥手抚云门,灵关安足辟”表示他不再担忧世俗之事,实现了精神层面的解脱。 紧接着的“流心叩玄扃,感至理弗隔”意味着他开始用心感悟佛法奥义,发现其中的真理并非遥不可及。由此,诗人发出了“孰是腾九霄,不奋冲天翮”的感慨:真正领悟真谛的人不必刻意去追求成就,只要心灵纯净、努力修行,自然能达到超越的境界。 最后,“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强调对于参禅悟道的修行者来说,妙理相通,只需一次顿悟就能胜过长期修行所得。整首诗体现了诗人释慧远在庐山修行时,对生活的哲理及精神的升华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庐山东林杂诗》是东晋高僧释慧远的著名诗篇,创作于公元4世纪末至5世纪初。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东晋和南北朝交替之际,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释慧远(334-416),俗姓贾,山西雁门人,为东晋著名的佛教领袖,精通经律论三藏,曾师从道安法师学习佛法。他在庐山创立东林寺,成为江南佛教的中心,对后世的禅宗、净土宗有深远影响。 在这一时期,中原地区战乱频繁,民众疾苦深重,佛教逐渐成为人们精神寄托的重要途径。释慧远在此背景下,游历名山大川,弘扬佛法,提倡佛性本净说,并创作了许多具有哲理和艺术价值的诗篇。 在这首《庐山东林杂诗》中,释慧远以自然山水为背景,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世事如梦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超越世俗烦恼、追求精神解脱的信念。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也展示了诗人深沉的人生哲学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