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灵泉寺更幽轩

标题包含
题灵泉寺更幽轩
寒泉发灵窦,翠霭生重冈。 偶因山鸟鸣,得此林僧房。 高槐肃夜气,短牖熙晨光。 空门了无事,岁月静中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文珦,字叔宝,号云外子。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僧,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 释文珦出生于浙江杭州,年轻时曾出家为僧,后来游历四方,足迹遍布江南各地。他在游历过程中结识了许多...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清泉从幽深的洞穴流出,翠绿的雾气弥漫在层层的山冈之间。偶然因为山间鸟儿的啼鸣声,寻得这片树林深处的僧人禅房。高高的槐树肃穆地迎接夜晚的到来,短短的窗户映照出黎明的曙光。在这空灵的佛门里,一切世俗纷扰都已消散,静谧的岁月让人忘记时间的流逝。
去完善
释义
1. 题:题目,指诗歌作品的主题或主题名称。 2. 灵泉寺:位于中国湖北省的一座寺庙,始建于唐代。 3. 更幽轩:灵泉寺内的一处建筑,意为更加幽静的房间。 4. 寒泉发灵窦:寒冷的泉水从岩石的缝隙中流出。灵窦,指岩石的缝隙。 5. 翠霭生重冈:绿色的雾气在重重叠叠的山峦间升腾。翠霭,指绿色的雾气;重冈,重叠的山峦。 6. 山鸟:山中的鸟类。 7. 高槐:高高的槐树。 8. 短牖:短小的窗户。 9. 熙晨光:照耀晨光。熙,照耀。 10. 空门:佛教用语,指修行者的精神世界,与世俗相对。 11. 了无: 完全没有了,一点儿都没有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释文珦的一首描绘灵泉寺清幽环境的五言诗。全诗以“幽”字为主线,展现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山林寺院图景。 首联“寒泉发灵窦,翠霭生重冈。”描述的是山泉从山中流出,翠绿的山岚在山峦间飘荡的景象。这为后面的寺庙描绘创造了一个静谧而充满生机的环境背景。 颔联“偶因山鸟鸣,得此林僧房。”则写出了诗人被山间飞鸟的鸣叫声引导,偶然发现了树林深处的僧房。这一联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近,以及寻幽探胜的闲情逸致。 颈联“高槐肃夜气,短牖熙晨光。”描述了夜晚时高大的槐树使人感到清凉之气,清晨时阳光透过窗户透进室内的景象。这里诗人通过对时间和光影的把握,表达了寺院生活的规律与宁静。 尾联“空门了无事,岁月静中忘。”指出僧侣在清静的寺院生活中,一切纷繁都已抛开,岁月也在平静之中悄然流逝。此处表达了诗人和僧人们共同的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越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灵泉寺更幽轩》是宋代诗人释文珦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时期(公元1127年-1279年)。 在这个时代,宋朝的国力逐渐衰弱,内外战争不断,百姓生活困苦。然而,江南地区相对较为安定,佛寺建筑兴盛,文人墨客纷纷到此寻求心灵的慰藉。释文珦作为一位游历四方的僧人,也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诗人在游览灵泉寺时,被这里的美景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山寺风光的诗。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寺庙建筑已经颇具规模,环境优美,景色宜人。而诗人以“更幽轩”为题,则体现了他对这种宁静、幽美的环境的喜爱之情。 总的来说,《题灵泉寺更幽轩》这首诗是在南宋时期,国家动荡不安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灵泉寺的美景,表达了自己对宁静、幽美环境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佛教文化的繁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