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使君分送芍药索诗因忆旧游
忆向西津櫂酒船,维扬去结看花缘。
杖藜到处花辄好,夭红艳紫相留连。
散尽黄金携酒友,夜深明月还京口。
中流击楫来悲风,天阔参横移北斗。
俯仰光阴恰十春,二十四桥经战尘。
眼明忽见扬州种,衰病无因贾余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怀念昔日西津渡口荡舟饮酒的日子,那时常常去扬州观赏鲜花结下缘分。
拿着拐杖走到哪里,花儿就会开得美丽绚烂,它们艳丽夺目,争相留下我的脚步。
曾经与酒友们游山玩水、共享美酒的时光已远去,深夜时分,明月照亮我们返回京口的航程。
行船至江心,忽然感受到悲伤的风,天色辽阔,北斗星在天空中缓缓移动。
时光匆匆,转眼已过十年,二十四桥经历过战争的硝烟。
如今重游故地,眼前又出现那熟悉的美景,可惜我已年老体衰,无法再像过去那样潇洒驰骋了。
去完善
释义
1. 西津:这里指位于长江上游的一个渡口,即今天的重庆江津区。
2. 维扬:古扬州的别称,位于今天的江苏省扬州市。
3. 杖藜:以藜木做成的拐杖。
4. 京口:古代南京的别称,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南京市。
5. 中流击楫:形容立志奋发向前。出自《晋书·祖逖传》中的故事。
6. 参横:形容天空广阔无垠的景象。
7. 二十四桥:指古代扬州的一座著名桥梁,又称“廿四桥”。
8. 贾余勇:表示尚有剩余的勇气和力量可以贡献出来。
去完善
赏析
《韩使君分送芍药索诗因忆旧游》赏析:
这首诗以回忆的形式,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共同欣赏芍药的愉悦情景,以及对昔日游玩的眷恋之情。首先,诗人回忆起在西津划船饮酒的美好时光,并与友人一同前往维扬赏花。在赏花过程中,他们手持拐杖、遍访各地,所到之处花儿竞相绽放,仿佛留恋着他们的身影。诗人通过描绘花的艳丽和繁茂,表达了与朋友共度的愉快时光。接下来,诗人描绘了他们散尽家财与酒友共度良宵的场景。夜深时,一轮明月高悬,他们仍然陶醉在京口的美景之中。此时,长江中传来悲壮的击楫声,天空辽阔,北斗星移动不定。诗人以此表达对时光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之后,诗人提到自己已经度过了十个春秋,曾经繁华的二十四桥如今已布满战尘。突然之间,他又看到了扬州的芍药,然而自己年事已高,身体衰弱,无法再像过去那样充满活力。全诗通过对往昔欢乐时光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友情、故乡和美好时光的深深眷恋,同时也揭示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北宋末年,公元1068年前后。章甫,为宋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因善于写诗而被誉为才子。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既有描绘自然景色的山水诗,也有咏史抒怀的历史诗,也有以诗言志的哲理诗。
在《韩使君分送芍药索诗因忆旧游》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章甫对芍药花的喜爱和怀念之情。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北宋末年的战乱时期,国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诗人借物抒情,表达了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