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从贾倅乞猫

标题包含
从贾倅乞猫
渚宫茅屋住经年,墙壁苦遭群鼠穿。 旋乞狸奴名去恶,中宵客枕得安眠。 携之俱东泛江水,餍饫鱼腥二千里。 半途忽作楚人弓,儿女怜渠今未已。 昨宵闻说二车家,花墩五子俱可夸。 此诗虽拙胜盐茶,不问白黑灰貍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章甫,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他出生于1037年,逝世于1101年,享年64岁。 章甫自幼聪颖过人,20岁时中举人,22岁中进士,历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等职。他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这是一首关于猫的诗。诗人住在渚宫(今湖北江陵)的茅屋里,饱受老鼠侵扰之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向朋友乞求了一只名为“去恶”的猫。有了这只猫,他在晚上能睡得安稳了。他和猫一起乘船向东行驶了两千里,沿途享受着鱼腥味。然而,半路上猫突然被杀,诗人感到非常伤心,因为他和他的孩子们都很喜欢这只猫。昨天听说有两个有车篷的人家里,有五个孩子都非常出色。这首诗虽然写得不够好,却胜过盐茶,不管是黑是灰,还是花貍,都不问其品种。
去完善
释义
1. 渚宫:古代楚国的一个地名,这里指作者居住的地方。 2. 茅屋:简陋的住宅,这里指作者的家。 3. 墙壁:房屋的四壁,这里指房屋。 4. 群鼠穿:形容老鼠多,到处乱钻。 5. 旋:马上,立刻。 6. 狸奴:对猫的爱称。 7. 中宵:深夜。 8. 客枕:旅人的枕头,这里指作者自己。 9. 安眠:安稳地睡觉。 10. 俱东:一起向东。 11. 泛江水:在江面上漂浮。 12. 餍饫:吃饱喝足。 13. 二千里:形容距离遥远。 14. 半途忽作楚人弓:半路上突然成为楚人的弓箭手,这里比喻半路折返。 15. 儿女:子女,这里指猫的孩子。 16. 怜渠:同情它。 17. 未已:还没有结束。 18. 昨宵:昨天晚上。 19. 二车家:一个养了两只猫的人家。 20. 花墩:种植花草的土堆。 21. 五子:五只猫。 22. 俱可夸:都可以夸奖。 23. 此诗虽拙胜盐茶:这句意思是说这首诗虽然写得不好,但总比那些平庸的诗要好。 24. 不问白黑灰貍花:这句意思是说不管猫的颜色是白是黑,是灰色还是花色的,都不在乎。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作者为了驱散家中的老鼠,向贾倅求助得到了一只猫,并在得到猫之后的生活情景。首句表明作者在渚宫的茅草屋里居住多年,饱受群鼠之苦。接下来,他向贾倅寻求帮助,得到了一只名为“去恶”的猫,使得他在深夜得以安眠。 然后,作者带着这只猫前往东方,行程二千里,途中饱餐鱼虾。然而,猫在半路上突然死去,让作者和孩子们都很伤心。昨天听说贾倅家有五个出色的猫,虽然这首诗有些拙劣,但却不失趣味,让人想起了那些可爱的猫。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从贾倅乞猫》是南宋诗人章甫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216年,正值南宋晚期,政局动荡不安,北方民族矛盾激化,蒙古铁蹄正在逐步逼近江南地区。 诗人章甫曾历任国子正、江西运判等官职,期间他关心民生疾苦,尽忠职守,但仕途并不顺畅。在他创作的这一时期,章甫正告老还乡,闲居在家,无官一身轻,心态较为平和。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章甫关注到农民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以诙谐幽默的手法表达了他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在这首《从贾倅乞猫》中,他以乞猫的幽默口吻,揭示了农村粮食丰收背后的社会现实——商人囤积居奇,哄抬粮价,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