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贾倅乞猫
渚宫茅屋住经年,墙壁苦遭群鼠穿。
旋乞狸奴名去恶,中宵客枕得安眠。
携之俱东泛江水,餍饫鱼腥二千里。
半途忽作楚人弓,儿女怜渠今未已。
昨宵闻说二车家,花墩五子俱可夸。
此诗虽拙胜盐茶,不问白黑灰貍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是一首关于猫的诗。诗人住在渚宫(今湖北江陵)的茅屋里,饱受老鼠侵扰之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向朋友乞求了一只名为“去恶”的猫。有了这只猫,他在晚上能睡得安稳了。他和猫一起乘船向东行驶了两千里,沿途享受着鱼腥味。然而,半路上猫突然被杀,诗人感到非常伤心,因为他和他的孩子们都很喜欢这只猫。昨天听说有两个有车篷的人家里,有五个孩子都非常出色。这首诗虽然写得不够好,却胜过盐茶,不管是黑是灰,还是花貍,都不问其品种。
去完善
释义
1. 渚宫:古代楚国的一个地名,这里指作者居住的地方。
2. 茅屋:简陋的住宅,这里指作者的家。
3. 墙壁:房屋的四壁,这里指房屋。
4. 群鼠穿:形容老鼠多,到处乱钻。
5. 旋:马上,立刻。
6. 狸奴:对猫的爱称。
7. 中宵:深夜。
8. 客枕:旅人的枕头,这里指作者自己。
9. 安眠:安稳地睡觉。
10. 俱东:一起向东。
11. 泛江水:在江面上漂浮。
12. 餍饫:吃饱喝足。
13. 二千里:形容距离遥远。
14. 半途忽作楚人弓:半路上突然成为楚人的弓箭手,这里比喻半路折返。
15. 儿女:子女,这里指猫的孩子。
16. 怜渠:同情它。
17. 未已:还没有结束。
18. 昨宵:昨天晚上。
19. 二车家:一个养了两只猫的人家。
20. 花墩:种植花草的土堆。
21. 五子:五只猫。
22. 俱可夸:都可以夸奖。
23. 此诗虽拙胜盐茶:这句意思是说这首诗虽然写得不好,但总比那些平庸的诗要好。
24. 不问白黑灰貍花:这句意思是说不管猫的颜色是白是黑,是灰色还是花色的,都不在乎。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作者为了驱散家中的老鼠,向贾倅求助得到了一只猫,并在得到猫之后的生活情景。首句表明作者在渚宫的茅草屋里居住多年,饱受群鼠之苦。接下来,他向贾倅寻求帮助,得到了一只名为“去恶”的猫,使得他在深夜得以安眠。
然后,作者带着这只猫前往东方,行程二千里,途中饱餐鱼虾。然而,猫在半路上突然死去,让作者和孩子们都很伤心。昨天听说贾倅家有五个出色的猫,虽然这首诗有些拙劣,但却不失趣味,让人想起了那些可爱的猫。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从贾倅乞猫》是南宋诗人章甫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216年,正值南宋晚期,政局动荡不安,北方民族矛盾激化,蒙古铁蹄正在逐步逼近江南地区。
诗人章甫曾历任国子正、江西运判等官职,期间他关心民生疾苦,尽忠职守,但仕途并不顺畅。在他创作的这一时期,章甫正告老还乡,闲居在家,无官一身轻,心态较为平和。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章甫关注到农民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以诙谐幽默的手法表达了他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在这首《从贾倅乞猫》中,他以乞猫的幽默口吻,揭示了农村粮食丰收背后的社会现实——商人囤积居奇,哄抬粮价,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