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眉叶颦愁,泪痕红透兰襟润。
雁声将近。
须带平安信。
独倚江楼,落叶风成阵。
情怀闷。
蝶随蜂趁。
满地黄花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眉头紧皱,泪痕沾染衣裳透出红晕。
大雁的叫声传来。
盼望能带回平安的消息。
独自站在江边的高楼上,落叶被风吹成了阵势。
内心感到烦闷。
蝴蝶和蜜蜂翩翩起舞。
金黄的菊花铺满地面,令人心生遗憾。
去完善
释义
《点绛唇》:词牌名。
陈允平: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
1. 眉叶颦愁:形容眉毛紧锁,表现出忧愁的神情。“颦”是皱眉的意思。
2. 泪痕红透兰襟润:眼泪把内衣都浸湿了,颜色变得更深。“兰襟”指香气浓郁的衣襟,这里指内衣。
3. 雁声将近:大雁的叫声临近,意味着秋天的到来。在古代,人们常常利用大雁迁徙的规律传递书信。
4. 须带平安信:期待对方能带来平安的消息。“须”表示必须或应该。
5. 独倚江楼:独自依靠在江边的高楼上。
6. 落叶风成阵:树叶被风吹得纷纷飘落。
7. 情怀闷:心情沉闷。
8. 蝶随蜂趁:蝴蝶和蜜蜂飞舞。
9. 满地黄花恨:地上满是黄色的花朵,让人产生无尽的哀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点绛唇”为题,表达了词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先,词人通过“眉叶颦愁,泪痕红透兰襟润”这两句描绘了离家在外的游子的心情。一个“颦”字,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愁绪深重、郁结于心;而“泪痕红透兰襟润”则暗示了诗人落泪不止的情景,表达了其思家念亲的浓烈感情。
接着,“雁声将近。须带平安信”两句,表现了诗人对外界的敏感和对亲人的牵挂。远方大雁的叫声提醒着秋日的来临,也预示着归家的季节到来。“须带平安信”则是期盼鸿雁传书,带来远方的亲人的消息。
然后,“独倚江楼,落叶风成阵。”这两句中,诗人独自一人倚靠在江边的楼阁之上,眼前是秋风扫落叶的景象,一片萧瑟寂寥之感扑面而来,这与诗人孤独的心情相互映照,增强了情感的感染力。
“情怀闷。蝶随蜂趁。满地黄花恨。”结尾这三句,诗人直言自己心情沉闷,心情如秋日蝴蝶和蜜蜂忙碌却无果的无奈和遗憾,又似满地金黄的菊花,虽美丽却因秋天来临而凋谢的悲哀。整首词通过景色与情绪的交融,使读者深深感受到诗人的思乡之情以及哀伤的心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点绛唇》是宋代诗人陈允平的一首经典词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大约是公元1260年左右。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宋、金、蒙古三国争霸的动荡时代。
陈允平(约1205-约1280),字君衡,号西麓,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他生活在南宋末年,这个时期国家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陈允平早年曾任官职,后因故辞官归隐,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他的词作多描绘山水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在创作《点绛唇》时,陈允平已经隐居多年。他在远离喧嚣的乡村过着宁静的生活,时常流连于山水之间,欣赏自然风光。在这样的环境中,他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同时也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与短暂。因此,他将这些感悟融入到这首词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命运的感慨,表达了他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