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
柔条还自立,绝色所不鬭。
昂然气格高,下视群卉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程敦厚:南宋时期的一位文人。
2. 柔条:指海棠的枝条。
3. 自立:自行生长。
4. 绝色:形容海棠花美艳无比。
5. 不鬬:不与其他花朵争艳。
6. 昂然:高傲地站立的样子。
7. 气格:气质品格。
8. 下视:向下看,此处比喻海棠花俯视其他花卉。
9. 群卉:各种花草。
10. 陋:粗俗,此处表示其他花卉相比海棠显得不够美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海棠》诗,以挺拔向上的海棠花比喻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品质,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生命力的赞美。“柔条还自立”表现了海棠花的柔美之姿,而“绝色所不鬭”则揭示了其卓然独立的风韵。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海棠花昂首挺胸的姿态,表现出其傲视群芳的霸气。这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精炼,展现了诗人对海棠花的独到洞察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海棠》是南宋诗人程敦厚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偏安江南,虽然经济相对繁荣,但政治腐败严重,人民生活困苦。
程敦厚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曾担任过御史台主簿、秘书郎等官职,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深刻的了解。在他的诗歌中,常常反映出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首《海棠》就是他在观察自然和人生时,通过对海棠花的描绘,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诗中,程敦厚以海棠花比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他通过描述海棠花的艳丽和短暂,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美好未来的期许,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人事沧桑的感慨。这种情感反映了他对南宋政权的担忧和对民族未来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