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
远意来佳惠,秋筠启翠篮。
清香殊未散,奇品至相参。
凤卵辞丹穴,龙珠出古潭。
剖轻刀匕快,嚼易齿牙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份美好祝愿来自远方,就像秋天的竹子开启了翠绿的篮子。那独特的清香至今还未消散,这些珍贵的物品相互辉映。凤凰之卵离开了红色的巢穴,龙珠出自古老的潭水。用锋利的刀切开它们,口感脆爽,非常容易咀嚼,味道甜美。
去完善
释义
1. 佳惠:表示美好和恩惠,这里指美好的馈赠或礼物。
2. 秋筠:秋天里的竹子。
3. 翠篮:绿色篮子。
4. 奇品:罕见的物品。
5. 凤卵:凤凰的蛋,这里指梨子形状如蛋,喻其圆润。
6. 丹穴:神话中的凤凰巢,这里借指养育凤凰的地方。
7. 龙珠:传说中龙吐出的宝珠,这里比喻珍贵的果实。
8. 古潭:古代的水池,这里可能是用此表达果实的来源之地。
9. 剖轻刀匕快:用刀子轻轻切开梨子。
10. 嚼易齿牙甘:吃梨时,感觉牙齿接触到的味道甘甜。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梨子,诗人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梨子的独特品质和高贵气质。诗中的“奇品”、“凤卵”和“龙珠”都是形容梨子的高贵品质和独特风味。其中,“远意来佳惠,秋筠启翠篮”两句,描述了梨子从远方的佳地来到,装在一个翠绿的篮子中,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梨子的色泽和质感。同时,诗中也强调了梨子的清香和美味,用“剖轻刀匕快,嚼易齿牙甘”来形容梨子的口感和味道,充满了诗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程敦厚的《梨》诗是一首描绘秋日美景的佳作。这首诗歌创作于清朝中期(公元17世纪至18世纪),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也是文学艺术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程敦厚作为一名文人和诗人,对自然之美有着深厚的热爱和敏锐的观察力。他在这首诗中通过对梨花的描绘,表达了对秋天的敬畏之情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意。这首诗既展现了程敦厚的人文情怀,又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在程敦厚所处的时代,中国社会正处于历史的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然而,作为一个文人,程敦厚并没有被现实的社会问题所困扰,而是选择了通过诗歌来表达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追求。
总的来说,《梨》这首诗是程敦厚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既反映了他个人的人生态度,也展现了他所处时代的特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