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夜月

标题包含
夜月
可嗟落日志悠然,便有群星出见天。 夜月自明人自爱,不妨人亦闭门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令(1032年-1059年),字逢源,号钟山子,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江苏南京,家境贫寒,自幼勤奋好学。 王令年轻时曾师从王安石,深受其影响。他在文学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尤以诗歌最为著名...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令人叹息的是那散落的日志正显得悠然自在,仿佛群星竞相出现在天际。当明亮的月亮照耀着夜晚,人们各自沉浸在自己的喜爱之中,这并不妨碍其他人闭门安然入睡。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可嗟:令人叹息。 2. 落日志悠然:指太阳落下,夜幕降临。 3. 群星:天空中的繁星。 4. 出见天:出现于天空。 5. 夜月自明:夜晚的月亮自然明亮。 6. 人自爱:人们自己欣赏。 7. 不妨:表示不阻碍。 8. 闭门眠:在家中休息睡觉。
去完善
赏析
《夜月》是宋朝诗人王令的一首小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夜空中的明月、繁星以及人们的不同反应。 首句“可嗟落日志悠然”表达了一种惋惜之情,但并未明确指出具体原因,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间。紧接着的“便有群星出见天”展示了自然界的神奇景象,当夜幕降临,原本明亮的太阳落下,群星便纷纷出现,照亮天空。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强调了日月交替的自然规律。 “夜月自明人自爱”表达了月亮自有其光辉,人们也有各自的选择和喜好。这里隐含着作者对于人性复杂、众生百态的洞察和理解。最后一句“不妨人亦闭门眠”则是说,尽管夜晚有美丽的月光,但也有人选择关闭房门,安然入睡。这再次表明了人性的多样性和生活的丰富性。 整首诗语言质朴,结构紧凑,通过对夜月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性的独到见解。同时,这首小诗也启示我们,无论环境如何,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月》是北宋诗人王令的一首咏月诗,创作于公元1049年。这一年,王令年仅25岁,正值才华横溢、热血澎湃的时期。然而,命运却对他颇为不公,家境贫寒的他一直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在田间劳作,未曾踏入仕途。尽管如此,他仍以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投身文学创作,抒发自己对人生、社会的思考。 北宋时期,科举制度已经相当成熟,士人阶层地位显赫,文人墨客纷纷投身科考,以求跻身官场。然而,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像王令这样的寒门子弟却难以凭借自身才学脱颖而出,实现抱负。这种社会现象使得王令深感忧虑和愤懑。 在《夜月》这首诗中,王令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他用“孤光”来形容月光,既表现出月亮的独特魅力,又暗示了自己孤独的处境;用“清寒”来描述月光带来的感受,揭示了作者内心的凄凉。此外,他还以“直欲磨长剑”来表达自己渴望改变现状的决心,展现了一个有志向、有抱负的热血青年形象。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