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日本俊上人
钵盂捧入大唐来,饭里无端咬著砂。
一粒砂藏诸国土,方知寸步不离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把饭碗端到大唐来了,没想到饭里居然还藏着沙子。
这一粒沙子就像是国土中的微小颗粒,让我知道其实离家也不过咫尺之遥。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钵盂:佛教僧人的食器。
2. 大唐: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朝代,此时文化、经济、艺术高度繁荣,对外交流广泛。此处代指中国。
3. 无端:无缘无故地。
4. 砂:沙子。
5. 一粒砂藏诸国土:意指一粒沙中蕴含了整个宇宙。这句话源于佛教经典,表示万物相连,没有绝对独立的存在。
6. 寸步不离家:形容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离开自己真正的归属之处。这里的“家”是心灵归宿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通俗的比喻表达了禅宗的哲学观点:个体和整体、个人和国家之间相互依赖,无法独立存在。“钵盂捧入大唐来”这句寓意着外来文化传入中国,与本土文化融合的过程。下一句中的“饭里无端咬著砂”用吃饭时不小心咬到砂子的现象隐喻对外来文化的接纳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接着,诗通过“一粒砂藏诸国土”揭示了世界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的,没有独立的个体存在,无论走到哪里都离不开这个大背景。从而传达出诗人渴望各国民族友好交流,共同繁荣的思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日本俊上人》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白居易创作于贞元二十年(804年)的一首五言律诗。在这首诗中,作者以对故友的真挚情感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表达了对日本俊上人的美好祝愿和期许。
在贞元二十年这个时期,白居易正处于人生的低谷。他的母亲因病去世,而他在朝中的政治抱负也未能实现,一度陷入困境。然而,在这段时间里,他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事业的追求,反而更加努力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之中。
与此同时,唐朝与日本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贞元二十年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个关键时期,许多日本学者和僧人来到长安学习佛教文化,并与唐朝文人进行交流。在这种背景下,白居易与日本俊上人的结识成为可能。
在白居易送别日本俊上人的过程中,他深刻地体会到了友谊的可贵和人性的温暖。因此,他以自己的才情和智慧,将这种感受化为一首优美的诗篇,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佛法的信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