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重阳日寄韦舍人

标题包含
重阳日寄韦舍人
节过重阳菊委尘,江边病起杖扶身。 不知此日龙山会,谁是风流落帽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嘏,字承祐,号冷斋,唐代诗人。他的生卒年及出生地均不详,但据《全唐诗》记载,他主要活动在唐德宗至唐宣宗时期(780-859)。 赵嘏的诗歌以五言律诗为主,题材广泛,包括山水田园、边塞戍楼、离别送别...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重阳节过后菊花凋谢沾满尘土,我在江边病愈起身还需拄着拐杖。 不知道今天的龙山聚会,谁还能像当年的孟嘉那样潇洒不羁、风流倜傥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古时有登高赏菊习俗。 2. 韦舍人:舍人,指中书省或尚书省的官员。这里指韦应物,唐代诗人,曾任中书舍人。 3. 龙山会:重阳节的宴会,源自晋代孟嘉的龙山落帽故事。 4. 风流落帽人:喻指有才学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诗人个人情感的诗歌。诗人在重阳日得病初愈,用杖支撑身体来到江边,看到菊花已被尘埃覆盖。这里,“节过重阳”和“菊委尘”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感叹。接着,诗人想到龙山聚会的风流人物,不禁感到时光荏苒,物是人非,流露出深深的怀旧之情。结尾的“落帽人”是诗人以古人自比,暗示自己虽然病体初愈,但仍保持着潇洒的风度和高洁的品质。全诗借景抒情,以重阳日的景象为线索,展现了诗人面对命运浮沉时所表现出的深沉感慨和坚定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重阳日寄韦舍人》,是唐朝诗人赵嘏在重阳节写给他的朋友韦舍人的一首诗。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深厚的友谊和共同的志趣。 赵嘏生活在唐朝晚期,当时社会矛盾尖锐,政治腐败严重,国力日渐衰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赵嘏对国家的未来充满忧虑,同时也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感到迷茫。 在与韦舍人的交往中,赵嘏找到了共鸣和理解。他们一起在重阳节这天登高望远,抒发胸臆,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未来的关切。赵嘏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