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州城外
月色明于昼,闲登百步桥。
天低云宿野,地远水通潮。
吹笛回宾鴈,弯弓绊落雕。
年来无片善,所得是风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月亮的光芒在白天也能清晰可辨,我悠闲地登上百步桥。
天空很低,云朵停留在旷野,地面距离遥远,而水流贯通着潮汐。
用笛声召唤回来的大雁,弯弓射下了一只落雕。
多年来没有取得什么成就,我所得到的只是别人对我的评价和风格。
去完善
释义
《秀州城外》注释如下:
1. 秀州:今浙江嘉兴市。
2. 百步桥:位于秀州城外的一座古桥。
3. 云宿野:形容天空中的云层低垂,仿佛栖息在野外。
4. 地远水通潮:指地势偏远的地方,水流与潮水相通。
5. 吹笛回宾雁:用笛声召唤归来的大雁。
6. 弯弓绊落雕:拉弓搭箭射下高空中的大雕。
7. 风标:风度、风采,这里指高尚的品质。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诗人生活态度的诗。首联通过“月色明于昼”和“闲登百步桥”的描写,展现出一幅宁静的夜晚画面。颔联中的“天低云宿野”和“地远水通潮”则进一步描绘了天空、云朵、大地和水流等自然元素,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观与和谐。颈联中的“吹笛回宾鴈”和“弯弓绊落雕”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的活动,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尾联中的“年来无片善”和“所得是风标”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人生的反思,他认为自己并没有取得什么成就,但已经学会了如何像风吹过一样自由地生活。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优美的文字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思考,值得一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秀州城外》是南宋诗人张侃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此诗约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公元1195-1200年)。
当时正值南宋时期,政治腐败、经济凋敝,战乱频仍。身为江南士人的张侃,虽然家境贫寒,但十分向往闲适恬淡的生活。他热爱山水田园风光,多次漫游各地,广交朋友,留下了大量优美的诗篇。这首诗便是他在一次漫游途中,看到秀州城外的美好景色时创作的。
在诗中,张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秀州城外的美丽风景,表现了其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南宋文人士大夫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