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角
晓角经秋每厌听,那堪和月在边城。
从来只说梅花引,未识梅花曲外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黎明时的号角总是令人厌倦,更难以忍受的是它与月亮同在边疆之城。自古以来只知道有《梅花引》,却不知还有梅花曲外的声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宋伯仁:南宋文学家,字器之,号雪岩,他善画梅花,有“冷逸如雪涛”之评。
2. 和月:此指与月亮相映。和,相互辉映。
3. 边城:古代边疆的城镇。这里可能指的是战争前线。
4. 梅花引:曲调名,也叫“江梅引”,以咏梅为主题。
5. 曲外声:指乐曲之外的情感和声音。
去完善
赏析
《闻角》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宋伯仁对于晓角的厌恶情绪。晓角是一种古代军中报时的乐器,而诗人却因其与战争相连而感厌恶。同时,他还把这种情感寄托在梅花的形象上,表达出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闻角》是南宋诗人宋伯仁的一首描绘战场景象的古诗。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时期,也就是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的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边疆战争频繁发生。
在这段时间里,宋伯仁作为一位士人,亲身经历了南宋王朝的兴衰变迁。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局势的忧虑和对战争的关切。这种情感源于他自身的生活体验和时代背景。
在南宋时期,由于金兵南下,宋朝被迫南迁,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此时,国内政局不稳,外患频频,战乱不断。在这种背景下,宋伯仁敏锐地捕捉到了时代的气息,用诗歌表达了民众的心声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