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太行山中言志应制
六龙鸣玉銮,九折步云端。河络南浮近,山经北上难。
羽仪映松雪,戈甲带春寒。百谷晨笳动,千岩晓仗攒。
皇心感韶节,敷藻念人安。既立省方馆,复建礼神坛。
扈跸参天老,承荣忝夏官。长勤百年意,思见一胜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六驾马车响彻着玉制的銮铃,沿着蜿蜒的道路如行走在天际。南方河流蜿蜒而来,北方山路险峻难以攀登。松树映衬着雪花,甲衣还带着春天的寒冷。山谷间早晨的胡笳声响起,山间晓雾弥漫,旗帜如林。皇帝心系佳节,期盼百姓安宁,设立省方馆,又建立祭祀神明的祭坛。随从的大臣们都是国家栋梁,我身为夏季官员也感到荣光。虽然长久辛苦,但有一分希望,就努力看到最终的胜利。
去完善
释义
1. 六龙:比喻皇帝的车驾。
2. 鸣玉銮:指车马行在玉石铺成的道路上。
3. 九折:形容山路曲折险峻。
4. 河络:指河流之源。
5. 山经:山脉的走向。
6. 羽仪:皇帝的仪仗。
7. 戈甲:兵器和铠甲,代指士兵。
8. 晨笳:早晨的号角声。
9. 晓仗:早上准备出行的仪仗。
10. 百谷: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长治市一带。
11. 千岩:形容高山峻岭。
12. 皇心:皇帝的心意。
13. 韶节:美好的时节。
14. 敷藻:用诗藻来描绘。
15. 人安:人民生活安定。
16. 省方馆:皇帝巡视地方的住处。
17. 礼神坛:祭神的祭坛。
18. 扈跸:随行护卫皇帝。
19. 参天老:古代称年老的臣子。
20. 承荣:享受荣华富贵。
21. 忝:谦词,表示有愧于担任的职务。
22. 夏官:古代官职名,指兵部尚书。
23. 百年意:为国家长治久安着想。
24. 一胜残:希望看到人民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巡视江山时展现出的庄严与神圣。前四句通过对六龙、九折、河络、山经的描绘,生动展现了皇室仪仗的威严与气势。接下来的四句通过“羽仪映松雪”等景象,呈现出早春时节的壮丽景色,表现出皇帝巡幸时的庄重氛围。接下来的四句,以百谷晨笳、千岩晓仗的意象,传达了皇帝的仁德之心,以及对国家的治理与关心。最后四句则表达了诗人作为随从官员,心怀感激之情,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勉努力,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和圣制太行山中言志应制》是唐代诗人张说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756年),此时的唐朝国力强盛,社会繁荣。
在创作此诗时,张说已担任宰相一职多年,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有着深刻的了解。他亲眼目睹了唐朝盛世的辉煌景象,心中充满自豪和感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也逐渐察觉到朝廷内部的矛盾和危机,这使得他在诗中表达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这首《奉和圣制太行山中言志应制》中,张说以太行山为背景,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山河画卷,以此来赞美国家的繁荣昌盛。同时,他也在诗中表达了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以及希望皇帝能够明察秋毫,励精图治,使国家更加繁荣昌盛的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