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海幢访角子和尚

标题包含
海幢访角子和尚
白发漫扶筇,秋山访法王。残红霜后叶,斜日寺西廊。不见松枝偃,空闻柏子香。谁行心处路,吾自泛归航。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何绛,字叔清,号东廓,明朝时期著名文人。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何景明是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对何绛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何绛在文学、史学、哲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白发的老人悠然漫步在秋山之中,寻访着法王。一片残红的霜后叶子落下,斜阳照在寺庙西侧的长廊上。松树并不见树冠偃伏,只是空气中飘散着柏子的清香。谁能找到内心的道路呢?我只得独自驾舟回归。
去完善
释义
1. 海幢:广州市海珠区旧有海幢寺,始建于唐代,是广东四大名刹之一,传说唐代著名禅师僧伽大圣曾在此显身说法。 2. 角子:又作觉子,此处指和尚;其中“角”字为古代禅宗师傅对徒弟的尊称,含有师徒间的敬意与亲切感。 3. 扶筇:手持竹杖,形容行走时的情景。 4. 法王:此指寺院住持或高僧。 5. 残红:枯萎的花朵,借指秋天景色。 6. 松枝偃:借用苏轼诗“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之意,表示观赏者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达到物我两忘之境。 7. 柏子香:一种以柏木籽为原料制作的熏香,有安神静心的作用。 8. 心处路:心境之路,指的是禅宗修炼的内心体验。 9. 吾自泛归航:表示自己从禅定中解脱出来,心境趋于平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访寻和尚为主题,描绘了作者在秋天时走访海幢寺的情景。首句“白发漫扶筇”展示了诗人年老的形象,同时通过白发、秋山等词语为诗歌奠定了苍凉深沉的氛围。接下来的诗句中,“残红霜后叶,斜日寺西廊”不仅描绘了秋日的景色,还暗含了诗人内心的落寞和对往事的回忆。 诗的中间部分写道:“不见松枝偃,空闻柏子香。”虽然无法看到松枝的影子,但诗人却能感受到柏子的香气,表达了作者对和尚神秘境界的好奇与向往。最后的两句“谁行心处路,吾自泛归航”则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既有对佛家心灵的探索,又有对生活的倦意和回归故乡的愿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海幢访角子和尚》是明朝诗人何绛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末年,即公元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明朝晚期,政治腐败、内忧外患不断,社会矛盾尖锐。 何绛,生活在明朝末年,曾任江苏巡抚。在这段时间里,他亲身经历了战乱、饥荒等苦难,对国家和社会的矛盾有着深刻的认识。他对佛学有着深厚的造诣,曾深入佛门寻找心灵的慰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何绛创作了这首《海幢访角子和尚》诗。 在诗中,何绛描述了自己在海幢寺拜访角子和尚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禅意的领悟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在困境中的超脱心境,以及对人生哲学的深度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