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黎雨亭再之惠州
非余偏惜别,君去亦凄然。霜叶临江树,秋风下濑船。书期长至后,归订未行先。莫恋西湖柳,依依婀娜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并非我特别害怕离别,你的离去也让我感到悲伤。冰冷的枫叶落在江边的大树上,秋风吹起了河边的渔船。约定在冬至之后相见,但你还没有出发。不要只留恋西湖的柳树,它们依然美好地摇曳着。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送:送别,赠别,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2. 黎雨亭:人名,具体身份不明。
3. 再:再次,又。
4. 惠州:地名,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毗邻广州市和东莞市。此处为诗人想象黎雨亭的目的地。
5. 非余偏惜别,君去亦凄然:表示诗人并非特别舍不得黎雨亭离去,而黎雨亭离去也会感到忧伤。
6. 霜叶:秋天的枫叶,这里借指秋天。
7. 临江树:靠近江边的树木,这里指的是在江边送别的场景。
8. 秋风下濑船:比喻秋天的风使船行驶的速度加快。
9. 书期长至后,归订未行先:表示希望黎雨亭在冬至之后尽快来信告知归期,以便诗人提前做好准备迎接他归来。
10. 莫恋西湖柳,依依婀娜前:提醒黎雨亭不要过分留恋西湖的美景,因为未来的美好时光还在等着他。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友人即将离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与不舍之情。首联“非余偏惜别,君去亦凄然”,诗人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无奈与伤感。颔联“霜叶临江树,秋风下濑船”,通过描述秋日的自然景色,渲染出离别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凄凉。颈联“书期长至后,归订未行先”,则表达了对友人归期的期待,以及对友人行前的担忧。尾联“莫恋西湖柳,依依婀娜前”,则是诗人对友人的劝诫,希望他在旅途中不要过于留恋美景,要珍惜光阴,早日归来。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令人感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黎雨亭再之惠州》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清朝末年,具体时间为公元1900年。此时正值国家动荡时期,外有列强侵略,内有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何绛在此时感受到社会的压力,对国家的未来充满忧虑。
此时的何绛虽身处困境,却并未放弃理想。他关注国家时事,关心民生疾苦,希望凭借自己的力量为国家做出贡献。在诗歌中,他以黎雨亭为榜样,鼓励自己和他一起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此外,这个时期的广东惠州一带,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成为了鸦片战争的焦点地区之一。何绛通过描绘惠州的自然风光和人们的生活状况,展现了当时广东地区的风土人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