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寿李慧庵
黄冠高隐粤江湄,中岁功名付奕棋。筑就一楼供佛母,教成二子作儒师。堂中宾客何曾识,箧里钱刀尽欲施。降日孟陬先正则,年年椒酒寿千卮。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他的王冠隐逸在遥远的广东江边,中年时,他把功名当做一盘棋局。他修建了一座楼来供养母亲,教育两个儿子成为儒雅的老师。客人对他不太了解,但他总是慷慨解囊。在孟陬这一天,他率先庆祝并强调原则,每年都用椒酒祝寿上千次。
去完善
释义
1. 黄冠:古代对道士的称呼。
2. 粤江湄:广东省境内的河流。
3. 中岁:中年。
4. 功名:功绩与名声。
5. 奕棋:下棋。
6. 一楼:指住宅中的一楼。
7. 佛母:佛教之母,此处可能指的是供奉在寺庙中的佛像。
8. 二子:两个儿子。
9. 儒师:从事儒家教育的老师。
10. 何曾:从未。
11. 箧里:箱子里。
12. 钱刀:钱币。
13. 降日:出生的日子。
14. 孟陬:农历正月。
15. 先正则:遵循正确的准则。
16. 椒酒:用花椒泡制的酒。
17. 千卮:指很多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高人——李慧庵的闲适生活与德行风范。首句“黄冠高隐粤江湄”介绍其远离尘嚣,身处粤地的海滨之地。次句“中岁功名付奕棋”表达他看淡世俗功名,将精力投入于博弈娱乐的态度。三、四句“筑就一楼供佛母,教成二子作儒师”描述他在家中设佛堂,教育两个儿子成为饱学之士的场景。五、六句“堂中宾客何曾识,箧里钱刀尽欲施”进一步揭示他的襟怀宽广,对往来客人并不计较,慷慨布施的品格。结尾两句“降日孟陬先正则,年年椒酒寿千卮”则在祝福慧庵的生日,并期待他能健康长寿。整首诗通过细节描绘,展现了李慧庵恬淡豁达的精神风貌,表达了诗人对其人品的敬仰和尊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寿李慧庵》是何绛在明朝嘉靖年间创作的一首诗。这个时期,国家政治逐渐走向腐败,社会矛盾激化。何绛,字阿章,号石厓,江西乐平人,是一位明末清初的文人,他对时政关心,对百姓疾苦感同身受。
在这段时间里,何绛的生活也充满了波折。他在科举考试中多次失败,这对他的精神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然而,他并未放弃,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和对生活的热爱。
与此同时,明朝嘉靖年间的社会背景也十分复杂。政治腐败,宦官当权,民不聊生。而何绛在这种环境下,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注。他的诗歌既有对生活的热情,也有对国家的忧虑,表现出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