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云墓十首次孙西庵先生韵 其十
重到云居独悄然,中宵多梦昼多眠。千丛野竹连湘浦,半夜江风引杜鹃。独鹤不知何处舞,明珠无数亦羞圆。当时惊觉高唐梦,红袖香消一十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再次来到这寂静的云居,深夜里总是梦境连绵,白天却昏昏欲睡。远处的竹林和湘江连成一片,夜半的江风吹动着杜鹃花的摇曳。孤独的白鹤在远处翩翩起舞,而满地的明珠因羞愧而失去光彩。当年忽然惊醒那高唐之梦,已过去悠悠十年,红颜早已逝去。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朝云墓:指朝云墓十首次孙西庵先生韵的第十首。
2. 何绛:南宋诗人,字叔明,号东井,嘉熙年间进士,官至江东安抚使。
3. 云居:这里是指朝云墓所在的地区。
4. 独悄然:形容独自一人感到非常寂寞的样子。
5. 中宵:指深夜。
6. 多梦:指做了许多梦。
7. 千丛野竹连湘浦:这句是说有很多竹林连接着湘江沿岸。
8. 半夜江风引杜鹃:这句是形容江风吹过,引来杜鹃鸟的叫声。
9. 独鹤:比喻孤寂、清高的意象。
10. 高唐梦:古代传说中有神女居住在高唐,梦中来到人间与男子相会。这里指的是美好的梦境。
11. 红袖:代指美人。
12. 香消:香气消失,这里指美人的逝去。
13. 一十年:十年时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朝云墓”为主题,表达了一种孤独、怀念的情感。首句“重到云居独悄然”,描述了诗人再次来到故地时的孤独心境。接下来的诗句如“中宵多梦昼多眠”、“千丛野竹连湘浦”和“半夜江风引杜鹃”等,描绘了夜晚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寂静、忧郁的氛围。诗人通过描述独鹤、明珠等形象,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惋惜。最后两句“当时惊觉高唐梦,红袖香消一十年”,回忆了过去的美好时光,感叹时间流逝,物是人非。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朝云墓十首次孙西庵先生韵 其十》是清代诗人何绛在游历惠州时所作。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在这段时间里,社会动荡不安,国家正处于从明末清初的战乱中逐渐恢复的阶段。何绛身处这一特殊时期,亲身经历了战乱的困苦和国家的兴衰。
在创作这首诗时,何绛已年过半百,他的人生经历丰富,对世事沧桑有着深刻的感悟。他曾担任过知县、布政使等官职,但因对官场黑暗的不满,辞官回乡,从此远离政治纷扰,过上了平静的隐逸生活。在此期间,何绛寄情山水,结交文人雅士,关注民生疾苦,以诗歌抒发情怀。
在《朝云墓十首次孙西庵先生韵 其十》中,何绛通过对朝云墓的描绘,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之情。同时,他也抒发了自己对人生无常、岁月如梭的感慨。在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何绛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