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九日甘泉道中

标题包含
九日甘泉道中
连天衰草渐黄昏,匹马南来独怆神。九日有霜沾木叶,十年无计谢风尘。金台暂到非为客,易水长歌不入秦。遥忆弟兄当此会,登高何处望游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何绛,字叔清,号东廓,明朝时期著名文人。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何景明是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对何绛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何绛在文学、史学、哲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无边无际的衰草连着天空渐渐进入黄昏,孤单的马匹独自向南而行感到悲伤。九月重阳节有霜冻粘在树叶上,我十年来都没有办法感激尘土飞扬的旅程。我在金马台暂时逗留并不是客人,在易水边唱起长歌不被秦国接纳。回忆我的兄弟们在这样的节日聚会,登高的地方在哪里眺望远方的路人。
去完善
释义
《九日甘泉道中》是清朝诗人何绛创作的一首古诗。以下是注释: 1. 九日甘泉道中:诗的题目,指九月九日在甘泉道上。甘泉,古代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 2. 连天衰草渐黄昏:形容秋天天色暗淡的景象,以及衰败的草木。 3. 马蹄南来独怆神:诗人独自一人骑马从北方来到南方。 4. 九日有霜沾木叶:重阳节时有霜降,打湿了树木的叶子。 5. 十年无计谢风尘:诗人感叹十年以来无法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 6. 金台暂到非为客:金台,即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贤士所建。诗人以燕昭王自比,表示自己只是暂时来到这里,并不是真正的客人。 7. 易水长歌不入秦:易水,古水名,源出河北易县,向南流入滹沱河。这里代指北方。诗人表示自己虽然身处北方,但并没有进入秦国。 8. 遥忆弟兄当此会:诗人想象着自己的兄弟们在这一天也会登高望远。 9. 登高何处望游人:诗人在想,兄弟们登高望远时,会不会也在想念自己这个游荡在外的人呢?
去完善
赏析
《九日甘泉道中》是清朝诗人何绛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重阳佳节之际独自南行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联“连天衰草渐黄昏,匹马南来独怆神”描述了秋天的景象,通过“连天衰草”、“黄昏”等意象表现出秋天的萧瑟气氛。同时,“匹马南来”表现了作者的孤独,“独怆神”则表达了作者此时的心情。 颔联“九日有霜沾木叶,十年无计谢风尘”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色,通过“九日有霜”、“沾木叶”等细节表现了秋天的寒冷。同时,“十年无计谢风尘”传达了作者对于过去十年的无奈与感慨。 颈联“金台暂到非为客,易水长歌不入秦”表达了作者在异乡的感受。虽然暂时身处异地,但作者并不觉得自己是异乡人,因为心中始终保持着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作者以“易水长歌不入秦”暗示自己不愿意过世俗的生活,希望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 尾联“遥忆弟兄当此会,登高何处望游人”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在这样的节日里,作者想起了远方的家人,渴望与他们共度佳节。然而,现实却是他们相隔千里,无法团聚。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所表现出的坚韧与不屈。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九日甘泉道中》是明朝诗人何绛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期间,作者在甘泉道中所见的美景和感受。诗歌的主题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先,我们要了解何绛的生活时代及其人生际遇。何绛生活在明朝末年,此时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何绛曾担任过官职,但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归隐,过着田园生活。这种人生经历使他对民间疾苦有着深刻的体会,也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现实关怀和人文精神。 其次,我们要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宦官当权,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墨客们却常常通过诗词歌赋来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抒发对生活和社会的思考。何绛的这首《九日甘泉道中》就是在这个大环境下创作的。 最后,我们来欣赏一下这首诗歌: 九日甘泉道中 空山摇落稻粱肥,独立秋高不可依。 四壁人声流水外,重阳天气菊花稀。 天边烽火连三省,江上渔舟散百陂。 抚景独伤怀抱尽,难将华发逐云飞。 在这首诗中,何绛通过对秋日田野、流水、菊花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重阳节期间的乡村景象。同时,他还通过对比战乱中的烽火和宁静的渔舟,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忧国忧民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