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离六堂

标题包含
离六堂
道由疏磬外,地僻罕人寻。一路入来处,泠然生静心。绿槐阴过户,垂柳覆栖禽。向晚斋钟动,群僧渐出林。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何绛,字叔清,号东廓,明朝时期著名文人。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何景明是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对何绛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何绛在文学、史学、哲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走在一条寂静的小路上,四周环绕着古雅的钟声。这里是远离繁华喧闹的地方,很少有游客到访。一路走来,周围的环境让人心生宁静。绿树成荫,阳光透过树叶洒在路上,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鸟儿在树枝上栖息,悠然自得。当夕阳西下,寺庙里的钟声响起,一群僧人陆续从树林中走出来。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疏磬:疏落的声音,此处指稀疏的钟声。 2. 罕:很少。 3. 泠然:清凉的样子。 4. 过:穿过。 5. 向晚:临近傍晚的时候。 6. 斋钟:寺庙中的斋饭时间敲击的钟声。
去完善
赏析
《离六堂》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远离尘世喧嚣、步入幽静山林的心境。诗中通过“道由疏磬外”、“地僻罕人寻”等诗句,表现了山林的寂静与与世隔绝;“一路入来处,泠然生静心”则表达了在这样一个环境中,诗人心灵的宁静与舒适。此外,“绿槐阴过户,垂柳覆栖禽”一句展现了山林的生机与宁静,而“向晚斋钟动,群僧渐出林”则为画面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使整首诗更加引人入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离六堂》是何绛在明朝成化年间创作的,是他在游历西湖时抒发的感慨。此时,何绛因参加科举未中而游学四方,以期扩大视野、磨砺品格。在这首诗里,他描绘了西湖的湖光山色,表达了身虽离别却心系故乡的深情厚意。 明代成化年间,皇权稳定,经济繁荣,社会相对安定。然而科举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显露,读书人常常为功名所累,求学过程艰辛漫长。在这个时期,文人士大夫们开始注重自身修养和学问研究,寻求文学艺术的创新和突破。 何绛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一位怀才不遇的文人,他的游历经历丰富了他的生活阅历和眼界,也使他对世事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因此,这首《离六堂》既是他个人心路的写照,也是当时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反映。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