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
远帘笼月。谁见南陌,子规啼血。萸糁菊英,整冠落帽,一时虚说。
五湖自有深期,曾指定、灯花细说。燕子巢空,秋鸿程远,音书中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透过远处的帘幕看到朦胧的月光。
谁在路边的篱笆上看见子规鸟在哀鸣泣血?
茱萸和菊花纷纷扬扬地飘落,那时正逢大家摘掉帽子,讲述那虚构的故事。
曾经约好在五湖相见,仔细商量未来的计划。
燕子已经离巢,鸿雁飞向远方,消息从彼此的世界中消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帘笼月:月光透过窗帘映射出来。
2. 南陌:城南的道路。
3. 子规啼血:子规鸟在悲鸣,传说它的叫声像“不如归去”,故称为“啼血”。
4. 萸糁:茱萸粉末。
5. 菊英:菊花花瓣。
6. 整冠落帽:比喻不拘小节,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7. 五湖:指江苏省苏州市的五个湖泊,此处代指隐逸之地。
8. 深期:深厚的愿望。
9. 灯花细说:用灯芯结成的花朵状火花来占卜事情吉凶,预测未来。
10. 燕子巢空:燕子的窝是空的,意味着离去或者失落。
11. 秋鸿程远:鸿雁在秋天时飞向远方,这里寓意远离家乡。
12. 音书中绝:书信往来断绝。

去完善
赏析
《柳梢青》这首词通过描绘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词人对远离家乡的忧虑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上阕写词人在夜色中遥望远方,但见月色如水,笼罩着帘幕,一派宁静的景象。然而在这宁静的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忧虑:有谁看到了那南边的道路上的子规鸟在悲啼呢?这种悲啼象征着远方的忧虑和哀伤。茱萸和菊花的花瓣散落在地上,词人摘下帽子,整理衣冠,以此来表达他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下阕则进一步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词人说,他和友人曾在灯火辉煌的夜晚,详细地讨论过未来的人生计划。然而如今,友人已经离去,燕子巢空,象征着友人的离去;秋鸿远去,象征着他们的联系已经断绝。词人以“音书中绝”四个字结束全篇,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深深惋惜和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柳梢青》是南宋词人吕渭老的一首描绘江南春景的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宋光宗时期(公元1190年-1194年),那时正处于南宋偏安江南的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
在这段时间里,吕渭老作为一个士大夫阶层的人物,或许对于时光流逝、人生短暂有着深刻的感慨。他可能经历了战乱、仕途不顺等人生波折,对世事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故而在词中表现出超脱尘世的心境。
同时,宋代士人喜欢寄情山水,借诗酒以寄托忧国忧民的情怀,此时的江南一带更是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因此,《柳梢青》可能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以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