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七夕病中
半夜灯残鼠上檠。上窗风动竹,月微明。梦魂偏记水西亭。琅玕碧,花影弄蜻蜓。
千里暮云平,南楼催上烛,晚来晴。酒阑人散斗西倾。天如水,团扇扑流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酒宴结束,宾客渐渐散去,北斗星已经偏向西方。夜空澄澈如水,我手持团扇追逐着闪烁的萤火虫。

去完善
释义
酒阑:酒席将尽;斗西倾:北斗星向西倾斜,表示夜深;流萤:飞舞的萤火虫。

去完善
赏析
全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七夕夜晚的景象,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展现了词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上片先写眼前实景——昏黄灯光、竹影婆娑、月色朦胧,再转入梦境,回忆起“水西亭”这一充满诗意的地方,用“琅玕碧”“花影弄蜻蜓”等清新雅致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形成鲜明对比。
下片从远景“千里暮云平”过渡到近景“南楼催上烛”,既体现了时间推移,又暗示了环境的变化。结尾处“酒阑人散”后独自扑捉流萤的动作,更显孤独与落寞。整首词情景交融,语言婉约隽永,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人生况味的深刻体悟,令人读来回味悠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时期,作者吕渭老正处于人生中一段病痛缠绕的时光。彼时正值七夕佳节,本是情人相会、祈愿美好的日子,然而他却因疾病困于斗室之中,心境孤寂而怅然。窗外微风拂竹,月色朦胧,更添几分清冷之意。在这样的氛围中,他的思绪飘向了往昔记忆中的水西亭——那个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他将眼前的萧索与过去的繁华交织在一起,以细腻笔触描绘出一个既怀旧又感伤的七夕夜景,抒发了对健康、自由和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