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杨生青花紫石砚歌

标题包含
杨生青花紫石砚歌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佣刓抱水含满唇,暗洒苌弘冷血痕。 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薰。 干腻薄重立脚匀,数寸光秋无日昏。 圆毫促点声静新,孔砚宽顽何足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唐朝中期著名诗人。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父亲李晋肃曾任县令。 李贺自幼聪颖过人,才华横溢,七岁能诗,被誉为“神童”。然而他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因为父亲的名字...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当柔软的毛笔轻轻蘸取砚中墨汁时,发出的声音清脆而新鲜,相比之下,那些粗陋笨拙的普通砚台又怎能相提并论呢?
去完善
释义
圆毫:毛笔尖端;孔砚:普通砚台。
去完善
赏析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方青花紫石砚,展现了诗人对于工艺美学与自然材质完美融合的赞叹。开篇两句“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以夸张手法形容端州石匠技艺非凡,将采石过程渲染得极具神话色彩。随后转入具体描写砚台本身,“佣刓抱水含满唇”一句,生动刻画了砚池蓄水后的圆润质感,同时借用苌弘典故赋予砚台深邃的历史意蕴。 第三联则转而描写使用场景,借助“纱帷昼暖”营造出一种温馨雅致的氛围,并通过对“墨花”、“松麝”的细腻铺陈,使读者仿佛能闻到墨香扑鼻。最后两联进一步突出砚台品质卓越,无论是触感还是视觉效果都无可挑剔。“圆毫促点声静新”更从听觉角度增添层次感,结尾处贬低普通砚台,反衬出此砚之珍贵。全诗语言瑰丽奇崛,充满想象力,体现了李贺一贯的浪漫主义特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彼时李贺正处青壮年,其才华横溢但仕途多舛。端州(今广东肇庆)以产砚石闻名,而此诗是李贺为杨生所得的一方珍贵青花紫石砚所作的赞歌。他借描绘这方砚台的精巧与不凡,抒发对工匠技艺的赞叹,同时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渴望被赏识的情感。在那个时代,文人雅士常以砚为伴,一方好砚不仅是实用之物,更是身份和品味的象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