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权维那归道场
风搅平林万木秋,临歧送别思悠悠。
也知八德池中水,不比寻常溪磵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风扫过林间,一片萧瑟景象;面对别离,思绪连绵不绝。
虽然明白那八德池中的水并不平凡,却仍觉得它比不上寻常小溪的流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平林:平原上的林木,此处描述了秋天的景象。
2. 临歧:面临岔路,即将分别。
3. 思悠悠:思绪不断,心情沉重。
4. 八德池:佛教中的传说之地,寓意仙境。
5. 寻常:平常的,一般的。
6. 溪涧:山间的溪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的是诗人对友人的眷恋和不舍之情。诗的前两句“风搅平林万木秋,临歧送别思悠悠”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别离的伤感心情。其中“风搅平林万木秋”是借秋风扫过树林的画面,传达了秋天肃杀的气氛,象征着离别的时刻。而“临歧送别思悠悠”则是对这种情感的直接表述,“临歧”表示即将分别的时候,“思悠悠”意味着思绪繁多且绵长。
接下来的“也知八德池中水,不比寻常溪涧流”这两句则是以含蓄的方式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期许。这里的“八德池”是佛教中的吉祥之地,相传可以洗净众生烦恼和罪业的地方,所以诗人以“八德池中水”比喻友人品行的洁净和高尚。同时,“不比寻常溪涧流”暗含着对友人品格高洁、超群脱俗的赞美,认为他的品质与众不同,无法用普通的溪流来比拟。整首诗以秋天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以及寓意丰富的象征手法,传递出诗人和友人间深厚的感情以及美好的祝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送权维那归道场》,是由宋代诗人释咸杰所作。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在送别友人时所抒发的离愁别绪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先,关于诗词的创作时间,《送权维那归道场》这首诗大约作于北宋末年或南宋初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转型期。北方的金国和南方的宋国之间战争频繁,国家局势动荡不安。
其次,在这段时间里,释咸杰作为一位僧人,他的生活也是充满了艰辛。他曾在寺庙中修行,但战乱使得许多寺庙被毁,僧人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然而,尽管生活困苦,释咸杰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通过诗歌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
最后,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佛教作为一种宗教信仰,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人将佛教视为一种心灵的寄托,希望通过修行来寻求内心的宁静。而诗人释咸杰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创作出了这首感人至深的送别诗。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