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高平调)
自古伤心惟远别,登山临水迟留。暮尘衰草一番秋。寻常景物,到此尽成愁。
况与佳人分凤侣,盈盈粉泪难收。高城深处是青楼。红尘远道,明日忍回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自古以来,最令人伤心的便是长久的分别。临山近水之处,我们依依不舍地停留片刻。夜幕降临,尘埃在风中飘散,衰败的草地显现出秋天的景象。这样的寻常风光,在此刻都化作了深深的离愁。
更何况,我与你这位佳人就要分离,如珍珠般闪耀的眼泪难以止住。远处的高楼深处在那繁华的都市里。明天我将远离这滚滚红尘的路途,再不忍回头看你一眼。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自古伤心惟远别:表示自古以来最令人伤心的事情就是远离亲人或朋友。
2. 登山临水迟留:形容在告别之际,不愿离去,在山水之间徘徊流连。
3. 暮尘衰草一番秋:描述傍晚时分,尘土飞扬,草木枯黄,一片秋天的景象。
4. 寻常景物,到此尽成愁:平常的景物在此刻也变得令人忧愁。
5. 况与佳人分凤侣:意为又何况要与心爱的人分开。
6. 盈盈粉泪难收:指佳人在分别时眼泪止不住地流下。
7. 高城深处是青楼:繁华城市的深处,有着供人娱乐的酒楼。
8. 红尘远道,明日忍回头:即将踏上遥远的道路,明天就要离开这个地方了,实在不忍回头多看一眼。

去完善
赏析
这首《临江仙》以“自古伤心惟远别”开篇,直接点明了主题。作者张先借古伤今,表达了离别时的深切感慨。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登山临水、暮尘衰草等景象,这些看似寻常的景物在离别之际都成为了触发忧愁的催化剂。
下阕中,“况与佳人分凤侣”一句,道出了诗人与佳人的分离之苦。两人依依惜别,泪眼盈盈,无法释怀。然而诗人却要离开这个充满回忆的地方,面对未知的旅途。因此,他感慨万分地说:“高城深处是青楼,红尘远道,明日忍回头。”这三句诗展现了诗人在离别的时刻,怀着不舍的心情回望过往的美好岁月,同时又对未来的道路充满了忧虑和担忧。
整首词情感深沉,意境深远,将离别的哀伤展现得淋漓尽致,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临江仙(高平调)》是北宋著名词人张先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70年左右,正值宋神宗时期。当时的北宋王朝在经历了数代皇帝的努力下,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艺术发展迅速,特别是词的发展达到了巅峰状态。
在这个时期,张先作为一位颇具才情的文人墨客,一方面受到宫廷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也在民间游历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他的诗词作品以婉约、细腻而著称,善于描绘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和现实生活的情景交融。
在这首《临江仙(高平调)》中,张先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当时贵族女子的生活场景,以及她们对于爱情和幸福生活的渴望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变迁和对女性的束缚。这首词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誉为北宋词坛的瑰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