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冬阅
练士当时阅,临高共一观。
势凭朝气锐,令入晓霜寒。
事重三军国,形存八阵滩。
烧烘旗帜动,雷吼鼓鼙干。
画守谁能犯,循环莫见端。
赴谿驱稚子,飘石走惊湍。
弹压提封静,周旋四野宽。
机深天地秘,知少古今难。
寨巧花齐出,营新月未圆。
全师充国慎,坚卧亚夫安。
鹅鹳行虽卷,貔貅伎要殚。
撒缰驰铁骑,叠箭取银盘。
避槊身藏镫,扬尘足挂鞍。
弩飞三刃剑,砲掷百星丸。
铙管喧归队,肴觞足犒餐。
父兄人自卫,凫藻众胥欢。
有志铭燕石,无劳误汉坛。
壮心徒内激,神武正胜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甲午:即庆历二年(1042年)。
2. 韩琦:北宋政治家、名将。曾任陕西安抚使、河北安抚使等。
3. 练士:操练士兵。
4. 临高:在高处观看。
5. 朝气:早晨的雾气。
6. 晓霜:早晨的霜冻。
7. 三军:古代军队的编制,分为上、中、下三军。
8. 八阵滩:古代兵阵名。
9. 烧烘:火焰翻滚的样子。
10. 雷吼:形容鼓声如雷鸣般震撼。
11. 鼓鼙:敲击声。
12. 画守:用兵布阵防守。
13. 赴谿驱稚子:形容将士勇猛善战。
14. 飘石走惊湍:比喻队伍迅速行动。
15. 弹压:平定,控制。
16. 提封:领土,疆域。
17. 周旋:四处奔走。
18. 知少:知道的很少。
19. 寨巧:巧妙布置营地。
20. 花齐出:百花齐放,形容营地的繁盛景象。
21. 营新月未圆:指新月形的营地还未完工。
22. 全师:整师,指全军。
23. 充国:西汉名将赵充国,以戍边安定著称。
24. 亚夫:西汉名将周亚夫,以治军严明著称。
25. 鹅鹳行虽卷:指部队虽然停止前进,但仍然严阵以待。
26. 貔貅伎要殚:指军队的各种技能都要充分发挥。
27. 撒缰:放开马缰,指骑兵冲锋。
28. 叠箭:指集中射箭。
29. 避槊:躲避敌人的长矛。
30. 扬尘:尘土飞扬,形容战场纷乱。
31. 弩飞三刃剑:形容弩箭速度之快。
32. 砲掷百星丸:形容炮弹爆炸时犹如繁星点点。
33. 铙管:铜制打击乐器。
34. 肴觞:酒宴。
35. 犒餐:犒劳饮食。
36. 凫藻:游泳,这里指军队休整。
37. 胥欢:一起欢乐。
38. 燕石:燕山石,此处用以比喻平凡的事物。
39. 汉坛:汉朝的祭坛,此处用以比喻军事要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军队冬季操练的壮观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战争与军事的热衷和敬重。诗人通过详细的描绘,如“烧烘旗帜动,雷吼鼓鼙干”以及“弩飞三刃剑,砲掷百星丸”等,展现了军队的雄壮气势,表现出诗人的雄心壮志以及对军事策略的独特见解。同时,诗人以“事重三军国,形存八阵滩”表达了他对国家安危的关注,并通过“全师充国慎,坚卧亚夫安”的叙述,传达了对治军严谨、士气高昂的军队的赞美。整首诗情感充沛,语言铿锵有力,犹如一部激昂的军事乐章。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公元1054年左右的北宋时期,韩琦创作了这首名为《甲午冬阅》的诗歌。这一时期的中国正处于一个繁荣但动荡的时期,外部战争不断,内部矛盾重重。然而,即使在这样复杂的社会背景下,文学和艺术依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韩琦作为当时的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和社会的稳定而努力。在这首诗中,韩琦描绘了自己在寒冬中对军队进行检阅的场景,表达了他对士兵们的关爱和对国家安全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