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交行
男儿独立天地间,太华绝尖一何陗。
子房不肯下萧曹,伯夷本自轻周召。
往来舞袖拂云霄,醉里扁舟凌海峤。
凤饥肯向鸡求餐,玉洁不与蝇同调。
山高路断客来稀,日晏廛空臂争掉。
穷涂李白友俗人,岁晚杜甫交年少。
前门长揖后门关,当面论心背后笑。
云门轻与凡耳弹,夜光莫怪儿童诮。
君平世弃政自佳,老子知希渠所要。
人间对面九疑峰,未许冲风鼓无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译文:
男子汉屹立在天地之间,攀登险峻的华山之巅。
张良(子房)宁愿隐居也不比萧何、曹参差,伯夷清高自守不屑与周公、召公为伍。
在人群中挥舞衣袖仿佛触摸云端,醉酒后驾驶小船驶向大海深处。
凤凰饥饿时怎么会去向鸡求助呢?玉石般的品质怎么能和苍蝇相提并论呢?
山峦叠嶂道路险阻,行人稀少;夕阳西下,市集逐渐空虚,人们为了生计而忙碌。
命运坎坷的李白结交的都是普通人,杜甫在晚年却喜欢和年轻人打交道。
在大门前热情地招待客人,后门紧紧关闭,人们当面谈论心事,背后却相互嘲笑。
云淡风轻的日子轻轻地弹着吉他,夜晚明亮的月光下孩子们嬉戏打闹。
扬雄(君平)被世人冷落,他却觉得这样挺好;老子的智慧虽稀有却未必合乎每个人的需求。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面对面站立的九嶷山,彼此之间难以完全理解和沟通。
去完善
释义
太华:华山。
子房:张良,西汉初年政治家,刘邦谋臣。
萧曹:萧何、曹参,同为西汉开国功臣。
伯夷:商朝末期孤竹国王子,周武王灭商后,不食周粟而死。
周召:周公旦、召公奭,皆为西周初期的重要政治人物。
海峤:海上的高山。
凤饥句:用鸡求食而难待凤凰之饥的典故。
玉洁句:以洁白的玉石不与黑土为伍比喻清高的品质。
山高句:表示道路艰险,旅人稀少。
晏:傍晚。
廛:城市住宅。
臂争掉:用臂膀争夺食物的动作。
穷涂:生活困厄之时。
云门:山名,在山东青州。
凡耳:普通人。
夜光:夜光杯,珍贵的酒具。
诮:讥笑。
君平:扬雄的字,西汉学者。
老子:指自己。
渠:他。
九疑峰:湖南道县南的五岭之一。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男儿独立天地间”开篇,生动地描绘了主人公顶天立地的形象,表达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坚韧品质。接下来,通过子房、伯夷等历史人物的例子,强调了自己的气节和高尚情操。诗中的“往来舞袖拂云霄,醉里扁舟凌海峤”展示了主人公飘逸潇洒的风度,同时也寓含着他在困境中仍然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凤饥肯向鸡求餐,玉洁不与蝇同调”则是对他品格的赞美,表现出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污浊环境的拒绝。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歌转向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批评。“山高路断客来稀,日晏廛空臂争掉”描述了社会混乱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穷涂李白友俗人,岁晚杜甫交年少”则以李杜二人为例,揭示了当时文人雅士的尴尬处境。接下来的诗句则通过对人物心理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主人公在复杂人际关系中的无奈与矛盾。
最后,诗人以“君平世弃政自佳,老子知希渠所要”表达了对自我价值的坚持和对现实的超脱态度,寓意深远。整首诗语言铿锵有力,情感深沉,充满了激昂悲壮的气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绝交行》是南宋诗人高斯得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50年左右,也就是南宋末年。
在这段时间里,南宋朝廷正面临着严重的内外危机。外部,金国和蒙古的侵略愈演愈烈,使得南宋国土日渐破碎;内部,权臣当道,政治腐败,民不聊生。高斯得作为一位正直的士人,对国家的现状深感忧虑。他曾上疏弹劾奸臣,力主抗金,但未能受到重用,反而遭到排挤。
在这种背景下,高斯得创作了《绝交行》。诗中,他表达了对朋友们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他在诗中写道:“我欲弃家游,归与故人处”,表达了自己想要离开纷扰的官场,去寻找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度时光的愿望。然而,现实中的高斯得却不得不面对孤独的境地,他的朋友们也都各奔前程,无法再相聚。因此,他在诗的结尾感叹道:“何当遂其愿,一日相追趋?”表达了对于理想生活永远无法实现的无奈与惆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