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又中秋分韵得处字

标题包含
又中秋分韵得处字
西风涤残㶼,秋水静如滤。 客心悲未央,感兹年芳去。 聊携池上酌,相与豁烦虑。 我殽楚以陈,曾未举前箸。 延首视太清,飞娥已来御。 屏翳虽放纷,不敢捩眼觑。 清辉岂不佳,祇益畸人苦。 故乡值良辰,辄与亲暱醵。 转蓬随天风,异县不可据。 明年看清光,那知又何处。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高斯(Gauss,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全名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是一位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他是历史上最重要的数学家之...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西风扫荡残留热,秋水平静如过滤。 旅客心情悲无端,感慨岁月匆匆逝。 暂且带上池塘边,相互畅谈解烦恼。 我的菜肴已备齐,未曾动过眼前筷。 抬头望向天空,飞蛾已来扑灯。 云彩虽有纷飞时,不敢闭眼细看。 月光如此美好,却加重了离愁之苦。 故乡逢佳节之时,常与亲人欢聚一堂。 飘蓬随风四处走,异乡难以安身立命。 明年的月色如何,哪知又在何方共赏。
去完善
释义
1. 㶼:火熄后的余烬。这里指夏天的炎热之气。 2. 过滤:用滤网使液体中的杂质分离出来。 3. 未央:未尽;无穷。这里表示悲伤的情绪无法消除。 4. 感兹年芳去:感叹时光流逝,花朵凋谢。兹,此。年芳,一年中盛开的花朵,多指春花。 5. 池上酌:在池塘边饮酒。 6. 豁:排除;排遣。烦虑,忧虑。 7. 楚以陈:陈列着楚地的食物。 8. 未曾举前箸:还没拿起筷子吃东西。 9. 延首视太清:抬头看天上的明月。太清,天空,古人认为天是清气所居,故称。 10. 飞娥已来御:飞蛾已经被月光吸引。御,接引。 11. 屏翳:古代神话中的风神。 12. 放纷:放任纷扰。 13. 捩眼觑:斜着眼看。捩,转动。 14. 清辉:明亮的月光。 15. 畸人:不同于一般的人。 16. 醵:凑钱聚会饮酒。 17. 转蓬:随风飘荡的蓬草。 18. 异县:其他县城。 19. 据:拥有。 20. 明年看清光:明年再看月亮。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古诗是诗人高斯得在中秋时节的感慨之作。诗的开篇“西风涤残暑,秋水静如滤”描绘了秋天的景色,通过西风的凉爽和秋水的宁静表现了秋天的特点。接着“客心悲未央,感兹年芳去”表达了诗人远离故乡、漂泊在外的心情和对岁月流逝的感叹。接下来的“聊携池上酌,相与豁烦虑”则表现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的乐观态度,希望借此机会消解内心的忧虑。 诗人用“我肴楚以陈,曾未举前筯。延首视太清,飞娥已来御”描述了自己设宴招待朋友的过程,同时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然而,“屏翳虽放纷,不敢捩眼觑”则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担忧。接下来的“清辉岂不佳,祇益畸人苦。故乡值良辰,辄与亲暱醵。转蓬随天风,异县不可据。明年看清光,那知又何处”则是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和担忧,表达了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中秋时节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感情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担忧。诗人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使这首诗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又中秋分韵得处字》是南宋诗人高斯得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34年,即南宋理宗端平元年。这一时期,南宋政权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北方金朝被蒙古灭亡后,南宋成为蒙古的直接攻击目标。 在这一时期,高斯得的人生际遇也颇为坎坷。他曾在科举考试中多次失败,后来才终于考上进士。他曾担任官职,但因直言进谏而被罢免。他在流亡期间,依然关注国家大事,写下许多忧国忧民的诗歌。 在《又中秋分韵得处字》这首诗歌中,高斯得通过描绘中秋时节的景象,表达了他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首诗充分展示了高斯得作为一个士人,对国家、民族和家庭的深厚感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