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赵庸斋贺除闽漕

标题包含
次韵赵庸斋贺除闽漕
方向江湖拜散人,天王明圣尚哀臣。 牵舟未得还三峡,乘传何堪使七闽。 作牧幸逢青眼旧,论交宁叹白头新。 却愁未税周原鞅,公已催归上要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高斯(Gauss,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全名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是一位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他是历史上最重要的数学家之...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远离尘世拜见隐士高人,天地之王贤明圣明关爱百姓。 驾船未能回到三峡故土,乘车奔波怎奈七闽之路漫长。 在边疆有幸遇到挚友故交,感叹时光流转换了白头之交。 忧愁没有完成周原的大业,您已受命返回朝堂中枢之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次韵:即依韵唱和,依照别人诗歌的韵律写诗回应。 2. 赵庸斋:诗人友人,曾任朝廷官员。 3. 除闽漕:指被任命为福建转运使(负责督察地方官吏、管理地方财政事务的官员)。 4. 江湖拜散人:在江湖之上辞去官职成为闲散之人。 5. 天王明圣尚哀臣:尽管天王(皇帝)英明圣哲,仍然关怀大臣的辞官请求。 6. 牵舟未得还三峡:意指未能驾船回到故乡三峡地区。 7. 乘传何堪使七闽:担任使者重任去福建上任,虽然值得自豪但仍有压力。 8. 作牧幸逢青眼旧:作为新任福建转运使,有幸遇到过去的友人。 9. 论交宁叹白头新:感叹与友人的交情虽有新结识,但共同度过的时光易逝。 10. 未税周原鞅:未能像古代周原地方的农民一样,及时完成税收任务。 11. 催归上要津:被催促回到重要的岗位上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高斯得的一种矛盾心态:一方面他希望自己能像江湖上的散人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作为天子之臣,还有未尽的责任和使命。诗中通过“方向江湖拜散人,天王明圣尚哀臣”两句传达出这一矛盾心理。 接着诗人以“牵舟未得还三峡,乘传何堪使七闽”描述了他在公务繁忙之际,对于故乡的思念和不能回去的无奈之情。这里的“牵舟”和“乘传”都是借代手法,表示行旅和工作。 紧接着诗人笔锋一转,表达了他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在“作牧幸逢青眼旧,论交宁叹白头新”这两句中,用“青眼”和“白头”分别描绘了友人的年轻和自己年老的形象,表现出两位朋友之间无间的友情。 然而,在诗的结尾部分,诗人却流露出一种担忧的情绪。他以“却愁未税周原鞅,公已催归上要津”来形容自己担心尚未完成使命之时,朋友却已经登上了重要的岗位,这可能意味着他们之间的友情将面临更多的压力和挑战。整首诗正是通过这种情感的波折变化,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次韵赵庸斋贺除闽漕》是南宋诗人高斯得的作品。诗的创作时间为宋理宗淳祐五年(1245年)。在这一年,诗人高斯得的好友赵庸斋被任命为福建转运使(简称闽漕),因此诗人为表达祝贺和敬仰之情而写下了这首诗歌。 这个时期,南宋正处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阶段,但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社会问题,如腐败、土地兼并等。高斯得作为一位关心国家治理的士人,曾担任过南宋地方官员,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有着深刻的了解。他在诗中表达了希望好友能够发挥才干,为国家治理做出贡献的愿望。 在诗人高斯得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南宋士人的精神风貌。他们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勇于承担责任,为国家治理献计献策。这种精神在《次韵赵庸斋贺除闽漕》一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也让这首诗成为了研究南宋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