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二二一
岩壑之骨洼而隆,烟霞之气温而融。
其默而通,其应而冲。
流云出谷,霁月行空。
十方三世兮,南北西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峰岩石的轮廓凹陷且突起,烟雾云彩的气温和缓并消散。
它保持沉默却智慧通达,应对事情从容淡定。
流动的天空中出现云朵飘过山谷,雨后天晴月光在天空中闪耀。
天地四方、过去未来、南来北往、东方西方,都是这片世界。
去完善
释义
1. "岩壑":指的是山间的岩石与深沟,这里用来形容禅师的高洁品格。
2. "洼":地势低下的地方。
3. "温":温暖,和暖。
4. "流云出谷":山谷中流动的云彩,用以比喻禅者的从容飘逸。
5. "霁月":雨过天晴时的明月,代表清新和纯净。
6. "行空":在天空中运行,这里用来描绘明月的光辉洒满天地。
7. "十方":佛教用语,表示所有的方位。
8. "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是佛教的时间观念。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山水画,展示了诗人在观察世界时的独特视角和心境。首联“岩壑之骨洼而隆,烟霞之气温而融”描述了山水景色的特点,以山石的峭立与云雾的流动相互衬托,表现出大自然的壮丽景象。接下来的“其默而通,其应而冲”则是对山水中的生命存在状态的揭示,诗人用沉默与回应来刻画山水的灵性,赋予它们生命气息。随后的“流云出谷,霁月行空”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流动的云朵、晴明的月色,象征着宇宙万物的自在运行。最后,“十方三世兮,南北西东”揭示了生命的无限可能性,表达了诗人对广阔世界的感慨和敬意。整体来看,这首诗意境开阔,语言优美,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二二一》是宋代诗僧释正觉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1050年左右。这首诗描绘了禅人对生死、轮回的哲思和超脱态度,表达了诗人对禅宗修行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在创作这首诗时,释正觉正处于禅宗发展的繁荣时期。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流派,强调顿悟、直指人心,倡导在生活中寻求解脱。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释正觉作为一位诗僧,通过诗歌创作传达禅宗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释正觉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小就对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出家为僧。他在禅宗修行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禅师。在他的生涯中,他曾多次游历名山大川,与各路文人墨客交往,拓宽了自己的视野。这些人生经历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哲理和智慧,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