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收妆词

标题包含
收妆词
斜月胧胧照半床,茕茕孤妾嬾收妆。 灯前再览青铜镜,枉插金钗十二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施肩吾(1850-1923),原名施景琛,字肩吾,号琴轩,浙江杭州人。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和诗人。 施肩吾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在科...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朦胧的斜月映照着半张床,孤单的我在镜子前不愿梳妆。再次拿起青铜镜端详,这朵金钗插得实在是无用。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收妆:指的是化妆完毕后的收尾工作,如整理妆容等。 2. 斜月:此处指月亮升起倾斜的形状,并非特指某一时刻的月亮。 3. 胧胧:表示模糊不清的状态。 4. 半床:床上的一半区域。 5. 茕茕:孤单的样子。 6. 孤妾:这里指的是独居的女子。 7. 嬾:同“懒”,表示不情愿做某事的状貌。 8. 青铜镜:古代的一种镜子,用青铜制成。 9. 枉:徒然,空自。 10. 金钗十二行:比喻头发非常多,梳成很多发髻。这里的"金钗"是指妇女头饰中的簪子,用来固定发髻;"十二行"形容数量众多,非实数。
去完善
赏析
《收妆词》是唐朝诗人施肩吾的一首描绘女性生活情感的诗歌。这首诗通过对一个孤独的女性在夜晚时的情态的描绘,表达出了她内心的寂寞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的开篇以“斜月胧胧照半床”这一景象入手,形象地描绘出夜深人静时分的氛围。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半边床上,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宁静和神秘的氛围。在这样的情境中,女性的形象逐渐浮现出来。诗人通过“茕茕孤妾嬾收妆”这一句,展现了女性在深夜里慵懒的状态。这里的“孤妾”一词,暗示了她的孤独和无助。而“嬾收妆”则传达了她在这样的状态下,对于化妆打扮失去兴趣的心情。 在接下来的诗句“灯前再览青铜镜”中,诗人进一步描述了女性在夜晚的活动。她在灯光下再次审视自己的容貌,这种举动传达出她对自我形象的重视,同时也表现出了她在寂寞夜晚中的无奈与挣扎。最后一句“枉插金钗十二行”则揭示了女性内心的悲哀。即使她拥有华丽的外表和金钗饰品,也无法掩盖她内心的空虚和孤独。这句诗以“枉”字表达了诗人的同情和怜惜,使整首诗的主题得以升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收妆词》是唐代诗人施肩吾创作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歌以华丽的笔触描绘了古代女子的妆容和服饰,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历史背景。 创作时间为唐朝时期(618-907年),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经济、文化和科技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一时期的诗人们,如杜甫、李白、王之涣等,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这些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瑰宝。 在这段时间里,施肩吾的人生经历丰富。他早年求学于长安,后来投身于宦海,历任多地官职。晚年辞官回乡,致力于诗歌创作和教育。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既有咏史怀古之作,也有描绘田园风光的诗篇。他的诗歌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深受后世喜爱。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唐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达到了空前的繁荣。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唐朝服饰和妆容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这首诗中的“翠翘金雀玉搔头”等词汇,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的服饰特色,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