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十六首 其一
参得五语,功勋始成。
有时不说,恣口说行。
有时不玄,空失妙正。
有时不显,才一气生。
有时不出,独来水清。
有时不生,未开眼睛。
毕竟见得,连天晓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领悟五种言语,功绩才得以实现。
有时候不说,放任口才自由发挥。
有时候不明玄奥,错失妙法正道。
有时候不显山露水,方能生出一股气韵。
有时候不表现出来,独自品尝清澈心境。
有时候没有生出来,还没开启智慧的眼眸。
终究会领会到,连天的星辰都是明亮的。
去完善
释义
参:指禅修。五语:即五停心观,佛教术语,为五种止息内心分别妄想的观法。
勋:功业。
恣:放纵,无拘束。
玄:道家哲学中的一种神秘观念。
空:佛教用语,指世间一切事物的本质是虚无的。
妙正:佛教中的微妙真理。
才:仅仅。
一气生:指人的生命的诞生。
独来水清清:此处化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之意。
眼睛:指智慧。
毕竟见得:最终领悟到的。
连天晓星:形容佛法广大无边。
去完善
赏析
释慧晖的这首《颂十六首·其一》颇有趣味,他以通俗的言语和形象的画面展示了一个人在学习、思考和实践过程中的各种状态。
“参得五语,功勋始成”,指理解五个方面的内容,才算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五个方面可能是指事物的本质、规律、因果关系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需要去理解和掌握的关键点。
“有时不说,恣口说行”,意味着有时候不需要多说,用行动去证明就够了。这是提倡实践的精神,用行动去表达思想,让事实来说话。
“有时不玄,空失妙正”,指有时候不追求神秘和深奥,就可能错失了真正美妙的东西。这表明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表面的知识,而要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中去寻找真理。
“有时不显,才一气生”,指有时候不要过于张扬,才能焕发出真正的才气。这句话是在告诫我们要保持谦逊和低调,因为只有在谦虚谨慎的心态下,才能真正地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才华。
“有时不出,独来水清”,意思是有时候不出手,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德和能力。这句话是在强调内在的品质和修养的重要性,即使没有外在的表现,也能通过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和言谈态度来了解他。
“有时不生,未开眼睛”,指的是有时候不生是非之心,就不会看到事物的真相。这句话是在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世俗的是非所迷惑,这样才能看清事物的真实面貌。
最后两句“毕竟见得,连天晓星”,意味着最终能够领悟到这些道理的人,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照亮了自己的道路。这是对那些能够真正理解和践行这些道理的人的赞美,也是对所有人的鼓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颂十六首 其一》是南宋时期诗僧释慧晖创作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67年前后,正值南宋孝宗在位时期。这个时期的南宋正处于抗金战争的关键时期,宋金两国关系紧张。
释慧晖在这个特殊时期,作为一位僧人,他的生活充满了对禅宗的探索和修行。他游历四方,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禅宗教义。在这个过程中,他深深地感受到了禅宗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了创作的灵感。
在诗中,释慧晖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美,表达了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感慨。他希望通过这首诗,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关注和反思,以及对自己人生的思考。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在思想上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