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鼓山登大顶峰
登山如学道,可进不可已。
悬崖更千仞,壮志须万里。
平生石鼓怀,独酌灵源水。
峩峩大顶峰,欲往辄中止。
今朝复何朝,击楫渡清泚。
好风从西来,缥渺吹游子。
褰褰涉危巅,万象得俯视。
东南际大海,日月旋磨蚁。
烟云隔洲渚,历历犹可指。
城中十万家,嚣杂不到耳。
郊原与廛市,琐碎如聚米。
同来皆良俦,得酒共欢喜。
深林更叫啸,磐石恣徙倚。
摩挲陈公碑,岁月为我纪。
更持末后句,归以铭吾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攀登如学习,只能前进不能停止。
悬崖有数千英尺高,雄心壮志必须无边无际。
我平日的胸怀犹如石鼓,独自品尝那灵源水的滋味。
巍峨壮观的大顶峰,每次想要去都会半途而废。
今天又是什么日子呢?乘船渡过清澈的溪流。
和风吹拂,飘飘渺渺地吹拂着游子的衣裳。
攀登上险峻的山峰,俯瞰万物。
在东南方是大海,日月如同蚂蚁旋转。
云雾笼罩的小岛,清晰可辨。
城市中有十万户人家,喧嚣声却传不到耳边。
郊外的小镇和城市,琐碎得就像一堆堆的米粒。
一起来的都是好朋友,得到美酒共享喜悦。
在树林里尽情欢呼,在大石头上随意徘徊。
抚摸陈公的纪念碑,岁月为我作证。
再吟咏最后一句诗,回家把它刻在我的书桌上。
去完善
释义
1. 登山如学道,可进不可已:已,停止的意思。这句意思是登山就像学习道理一样,可以前进但不能停下来。
2. 悬崖更千仞,壮志须万里:形容山路险峻,但是也要有征服万里的壮志。
3. 平生石鼓怀,独酌灵源水:石鼓怀指的是石鼓山,灵源水应该是当地的一处泉水。
4. 峩峩大顶峰,欲往辄中止:大顶峰是鼓山的最高峰,辄中止是经常停止不前。
5. 今朝复何朝,击楫渡清泚:清泚,清澈的水。这句是说今天又是怎样的一天呢,要鼓起勇气渡过清澈的溪水。
6. 好风从西来,缥渺吹游子:缥渺,高远的样子。游子,离家在外的人。这是说西风带来了好的天气,高远的风吹拂着游子的心情。
7. 褰褰涉危巅,万象得俯视:褰褰,攀登的意思。这句是说要艰难地攀登到山顶,就可以看到所有的景象了。
8. 东南际大海,日月旋磨蚁:际,连接。旋磨蚁,形容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如同蚂蚁旋转磨盘。
9. 烟云隔洲渚,历历犹可指:烟云,云雾。洲渚,岛屿。历历,清晰的样子。这句是说云雾环绕的小岛,清晰可见。
10. 城中十万家,嚣杂不到耳:喧嚣嘈杂的声音都传不到耳边。
11. 郊原与廛市,琐碎如聚米:郊原,郊外原野。廛市,城市。聚米,米粒堆在一起。这句是说郊外的景色和城市中的景象,都像米粒堆在一起那样琐碎复杂。
12. 同来皆良俦,得酒共欢喜:良俦,好朋友。欢喜,快乐。这句是说一起来的人都很好,得到了酒就一起快乐。
13. 深林更叫啸,磐石恣徙倚:叫啸,大声呼叫。恣,尽情。徙倚,徘徊。这句是说在深林中大声呼叫,尽情地在石头上走来走去。
14. 摩挲陈公碑,岁月为我纪:摩挲,抚摸。陈公碑,指宋朝政治家陈襄的碑文。岁月为我纪,指时间记录下我的一切。
15. 更持末后句,归以铭吾几:末后句,最后一句话。铭吾几,把这句话刻在我的桌子上。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黄干登上福州鼓山的高峰时的所见所思。在诗中,他将自己的求学之心比作攀登高峰的过程,体现了诗人不断追求的精神风貌。同时,诗中描绘的山景、海市和城市的繁华景象,也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视野和豪放的性格。全诗结构紧凑,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鼓山登大顶峰》是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干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年),正值南宋中叶,国家内外交困,战乱不断。
黄干作为南宋文人,有着丰富的学识和深厚的家国情怀。他的诗歌创作在反映现实生活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关爱。这首《游鼓山登大顶峰》就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以及对民族苦难的关切。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政权腐败,军事防御薄弱。蒙古帝国不断南下侵扰,民不聊生。与此同时,南宋内部矛盾重重,权臣当道,百姓疾苦。在这样的背景下,黄干以鼓山为引子,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深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