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
暎日纱窗深且闲,含桃红日石榴殷。
银瓶绠转桐花井,沈水烟销金博山。
文簟象床娇倚瑟,彩匳铜镜嬾拈环。
明朝戏去谁相伴,年少相逢狭路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阳光映照下的纱窗显得宁静而悠哉,桃子与石榴在阳光下显得更加鲜艳诱人。水瓶里的水来自梧桐井,水中倒映着金光闪闪的博山炉。华美的竹席和象牙床上,一位美丽的女子正悠闲地弹奏着琴瑟,妆奁上的铜镜映照着她的娇羞容颜。明天出门游玩,有谁陪伴呢?那位相遇的年轻人在哪里呢?
去完善
释义
1. 暎日:映日,指阳光照射。
2. 纱窗:用丝纱做成的窗户。
3. 深且闲:深表示幽静,闲表示闲暇。
4. 含桃:又称樱桃,喻美好的事物或年华。
5. 石榴殷:石榴,果实呈红色;殷,表示丰富,茂盛。
6. 银瓶绠转:银瓶,古代的一种酒器;绠转,指往瓶中倒酒。
7. 桐花井:桐树下的水井,象征幽雅的环境。
8. 沈水烟:一种沉香的烟,形容烟雾缭绕。
9. 金博山:金博山炉,一种香炉。
10. 文簟:有花纹的竹席。
11. 象床:象牙制成的床,指华丽的卧室。
12. 娇倚瑟:娇柔地依靠着琴弦,指弹奏琴瑟。
13. 彩匳:色彩鲜艳的小盒。
14. 铜镜:古代使用的镜子,通常用铜制作。
15. 嬾拈环:懒于拿起玉环,指女子慵懒得不愿梳理。
16. 狭路间:狭窄的道路上,形容人生道路上的困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夏日的环境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表现出诗人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暎日纱窗深且闲”一句,通过阳光的照射和纱窗的深邃,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含桃红日石榴殷”则展示了夏日果实的丰硕,给人以视觉和味觉的双重享受。接下来的四句,分别描述了银瓶、桐花井、沈水烟、金博山等元素,这些形象各异的物象共同构成了一个富饶而美丽的夏日景象。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文簟象床娇倚瑟,彩匳铜镜嬾拈环”两句,进一步展现了夏日里人们休闲的生活状态。最后,“明朝戏去谁相伴,年少相逢狭路间”则预示着明天的欢乐时光,暗示着友谊的美好与珍贵。整首诗结构紧凑,意象丰富,充满生活气息,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于生活的敏感和洞察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夏日》是清朝末年诗人刘复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清朝末年,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民族危机严重的时代。当时的清朝在内外交困之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国家,民众疾苦,民生凋敝。
刘复在这个时期,经历了世态炎凉,饱尝人间冷暖。他曾远赴西洋留学,见证了西方文明的繁荣昌盛,深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忧虑国家的危亡命运。他的诗歌既有对民间疾苦的关注,也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此外,这个时期的文人志士纷纷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提倡新文化、新思想,反对封建礼教,要求改革政治制度。刘复也深受这些思想的影响,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以及对民众觉醒、民族振兴的热切期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