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竹西亭 其二
锦缆牙樯一梦愁,行人空击木兰舟。
玉箫吹断青楼鎻,二十四桥风月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华丽的游船和桅杆唤起一场梦境般的忧愁,船夫们徒劳地敲打着木兰制成的船桨。悠扬的玉箫声划破夜空,响彻了那青楼之上。二十四桥风景依旧,月色撩人,秋风瑟瑟。
去完善
释义
1.锦缆牙樯:意思是豪华的船。锦缆指用丝织品做的绳索;牙樯即象牙装饰的船桅。这里形容的是扬州附近的繁华河道。
2.一梦愁:字面意思为在梦中感到忧愁,此处的寓意为旧日的繁华景象已不再,只剩回忆让人感叹。
3.行人:旅人、游子,这里可能指诗人自己。
4.空击木兰舟:意思是无法找到昔日的盛景,只能白白地击打着木兰舟,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5.玉箫:玉制的箫,古人常用以比喻音乐之美。
6.青楼:在古代多指酒楼或歌馆。
7.锁:封闭的意思。
8.二十四桥:扬州的一处著名景点,据唐代杜牧的诗描述,共有二十四座桥。此处用来象征扬州的美丽夜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赵鼎在扬州竹西亭的所见所感。首句“锦缆牙樯一梦愁”中的“锦缆牙樯”指代豪华游船,这里以船喻指繁华盛世,而“一梦愁”则表达了诗人对繁华易逝的感慨。接下来的“行人空击木兰舟”中,“行人”泛指过客,“空击”表示徒劳无功,这里的“木兰舟”代表的是诗人无法找到归宿的精神寄托。
诗的后两句“玉箫吹断青楼鎻,二十四桥风月秋”是诗的核心意境所在。其中“玉箫吹断”和“青楼鎻”分别寓意美妙的音乐和华丽的生活已不再;而“二十四桥风月秋”则表示尽管美景如昔,但已物是人非,当年繁盛的扬州只剩下瑟瑟秋风与凄美月色的见证。整首诗通过抒写游子的孤寂、世事的变迁以及对过去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在世间漂泊的内心情感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扬州竹西亭 其二》是南宋诗人赵鼎在公元1157年左右创作的七言诗。这一时期,南宋政权已经稳定下来,但北方领土仍在金国统治下。诗人身为南宋官员,对国家的命运充满忧虑。他曾在扬州担任官职,期间游览了竹西亭,写下了一系列诗歌抒发胸臆。
在这首诗中,赵鼎描绘了竹西亭的美景,并借景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他想象着东汉时期的英雄豪杰在此聚会,共议国家大事。然而时过境迁,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无力收复失地。赵鼎对此感到痛心疾首,不禁发出“何日中原真得兴”的感叹。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在南宋时期创作的一曲忧国忧民的赞歌。诗人以优美的诗句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英雄的敬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