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登梅仙坛观中作

标题包含
登梅仙坛观中作
梅尉栖真昔已仙,祇余岩谷正巍然。 老松作势龙千尺,怪石拏空虎一拳。 楼与云齐曾观日,坛因斗建欲扪天。 如今胜景能长在,尘世应无海变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善括(1078年-1135年),字无咎,号乐庵,南宋词人。他是南宋初期的文人,以文学和书法著称。 赵善括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赵令詪是北宋末年的进士。赵善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已...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梅尉曾经在此修仙成道,只剩下巍峨的山谷仍在。 古老的松树犹如神龙翻腾,怪异的石头仿佛猛虎伸拳。 楼阁与云彩齐平,过去曾有人在这里观看日出;祭坛依据北斗星而建,似乎让人可以触摸到天空。 如此美景能够永存于世,尘世中不应有沧海桑田的变化。
去完善
释义
《登梅仙坛观中作》注释如下: 1. 梅尉:指梅福,汉代的一位官员,后因厌倦官场而弃职修道,传说后来成仙。在这里,赵善括以梅尉来形容梅仙。 2. 栖真:隐逸修行,指避世隐居以求得道成仙。 3. 祇(zhǐ)余:只剩下。 4. 岩谷:山岩山谷,这里指的是梅仙坛所处的环境。 5. 巍然:高大的样子。 6. 老松作势:形容松树的姿态犹如飞龙在天。 7. 怪石拏空:形容奇形怪状的石头在天空中翱翔。 8. 一拳:原意是拳头大小的石头,这里用来形容石头的形状奇特。 9. 楼与云齐:高楼与天上的云朵齐平。 10. 观日:观看日出。 11. 坛因斗建:坛,祭坛;斗,北斗七星;建,设立。这句话意思是祭坛的建立是按照北斗七星的位置来确定的。 12. 扪天:伸手触摸天空。 13. 胜景:美好的景色。 14. 尘世:世俗的世界。 15. 海变田:比喻沧海桑田,世事变幻。
去完善
赏析
首联:诗人以“梅尉栖真昔已仙”开篇,借用了梅花仙境中的传说故事,创造出一种超凡入圣的意境。梅尉,即梅花仙子,是诗人的化身,表达了对恬淡、超尘脱俗生活的向往。 颔联:诗人写“老松作势龙千尺,怪石拏空虎一拳”,用磅礴壮观的景象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两句既形象地描绘了松树和怪石的姿态,又赋予了它们浓厚的神话色彩,强化了仙境的氛围。 颈联:诗人承接“楼与云齐曾观日,坛因斗建欲扪天”,突出了仙境的辽阔壮丽。“楼与云齐”展现出视野的高远,而“坛因斗建”则暗示了对宇宙奥秘的追求。这种追求本身就有别于世俗生活,使之更加神秘迷人。 尾联:最后两句“如今胜景能长在,尘世应无海变田”表达了诗人希望美好景致永恒长存的愿望,以及对尘世变幻无常的感慨。这样的结语使全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关怀,令人回味无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梅仙坛观中作》是南宋诗人赵善括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1127-1279年),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宋朝末年。 在南宋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腐败严重,农民起义频发,金、蒙古等外敌对宋政权构成了极大威胁。诗人赵善括身处这一动荡时代,深感忧虑。他曾担任临安府尹,后辞官回乡,致力于教育及乡里建设。在这期间,他游历了江南各地,写下了大量描绘自然风光和反映民间生活的诗篇。 赵善括游历到了江西赣县时,登上了梅仙坛,感慨万分,遂作了此诗。诗中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相结合,表达了他对生活哲理的领悟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其中所展现的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宽广的历史视野,使这首诗歌成为了南宋诗坛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